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腺疾病
补充说明:乳腺疾病
a******W 2016-01-17 18:4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的疾病,包括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纤维腺瘤等,也包括恶性病变如乳腺癌。
乳腺疾病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影响以及生活方式有关。例如,乳腺增生与雌激素受体异常表达导致细胞过度生长有关;而乳腺癌则与基因突变引起细胞失控增殖有关。乳腺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如红斑、糜烂等。此外,还可能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
针对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包括乳腺超声、X线摄影即乳腺造影术、磁共振成像(MRI)以及针刺活检等。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肿块性质、确定病变范围并指导进一步处理。乳腺疾病的治疗方法因具体病情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内分泌疗法、化疗或靶向治疗,以及手术切除。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患者接受放疗以消灭残留癌细胞。
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自我检查乳房是否有异常发现,及时就医是预防和早期诊断乳腺疾病的关键。
2023-12-31 01:0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乳腺疾病,妊娠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的小导管和腺泡迅速增生,腺泡增大,上皮为单层柱状或立方细胞,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相应减少。至妊娠后期,在垂体分泌的催乳激素的影响下,腺泡开始分泌。乳腺为顶浆分泌腺,分泌物中含有脂滴、乳蛋白、乳呼抗体等,称为初乳。初乳内还有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称初乳小体。哺乳期乳腺结构与妊娠期乳腺相似,但腺体发育更好,腺泡腔增大。腺泡处于不同的分泌时期,有的腺泡呈分泌前期,腺细胞呈高柱状;有的腺泡处于分泌后期,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形,腺腔充满乳汁,腺细胞内富含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等,呈分泌状态的腺细胞内有许多分泌颗粒和脂滴。
2016-01-17 18:43
举报乳腺疾病,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5个叶,每个叶又分为若干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复管泡状腺。腺泡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在上皮细胞和基膜间有肌上皮细胞。导管包括小叶内导管、上间导管和总导管。小叶内导管多为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小叶间导管为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又称输乳管,开口于乳头,管壁为复层扁平上皮,下乳头表皮相续。
2016-01-17 18:43
举报乳腺疾病,纤维结缔组织伸入乳腺组织之间,形成许多间隔。所以在急性乳腺炎时,脓腔也常常隔为好几个。这些纤维结缔组织对乳房起固定作用,使人站立时乳房不致下垂,所以称为乳房悬韧带。得乳癌的时候,肿瘤可侵犯此韧带使之收缩,所以乳房皮肤凹陷,形成“橘子皮”样表现。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这些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腺泡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
2016-01-17 18:43
举报乳腺疾病,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纤维结缔组织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s韧带。浅筋膜深层位于乳腺的深面,与胸大肌筋膜浅层之间有疏松组织相连,称乳房后间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对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有时,部分乳腺腺体可穿过疏松组织而深入到胸大肌浅层,因此,作乳腺癌根治术时,应将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并切除。
2016-01-17 18:43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