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补充说明:子宫内膜增厚怎么办
a******W 2016-01-23 17:3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子宫内膜增厚可以通过激素疗法、孕激素疗法、中药调理、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内膜消融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激素疗法
激素疗法通常包括口服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如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甲羟孕酮片等来调节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厚度。此方法通过平衡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来控制子宫内膜生长,从而减轻增厚现象。适合于因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轻度至中度子宫内膜增厚患者。
2.孕激素疗法
孕激素疗法通常使用口服或注射给药方式,常用药物有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可促进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并抑制其增生。此措施旨在模拟自然生理状态下的孕激素作用,减少子宫内膜过度增长。适用于预防子宫内膜增厚引起的异常出血等问题。
3.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开具处方,常见方剂有四物汤、丹栀逍遥散等,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中药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流通来缓解子宫内膜增厚。对于某些原因引起的轻微子宫内膜增厚有益处。
4.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专业医生操作完成。该手术可以直接移除增厚的子宫内膜组织,解决原发性或继发性子宫内膜增生的问题。主要针对重度子宫内膜增厚且伴有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者。
5.子宫内膜消融术
子宫内膜消融术是利用高频电流或冷冻技术破坏子宫内膜组织,一般在门诊条件下完成。该措施能够精确地去除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防止进一步恶化。适用于子宫内膜增厚引起经期过多或持续性出血等情况。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及超声波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雌激素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2023-12-26 21:1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一般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5-10MM.子宫内膜的厚度是随着月经周期不断变化的,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具体为:1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保留基底层.2增生期:月经第6-14天内膜厚达1-3mm. 3分泌期:月经第15-28天,子宫内膜厚达5-7mm,正常排期的内膜最厚,0.8-1.2都算正常的。治疗方法,多吃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豆桨、黑豆煲瘦肉、木瓜、木瓜煲鱼汤,或月经干净后阿胶炖瘦肉。
2016-01-23 17:3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维生素E(vitaminE)是生育酚(tocopherol,T)与三烯生育酚(Tocotrienol,T-3)的总称,是脂溶性维生素。为细胞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细胞膜上的主要抗氧化剂。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动物性食品以da型为主,植物油的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相平行。维生素E为多烯脂肪酸的抗氧化剂,在细胞膜上与膜磷脂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结合成复合物而稳定膜的结构,防止生物膜上PUFA和细胞中含硫基的酶受氧化剂的损害。当维生素E缺乏时红细胞膜上的PUFA易发生过氧化反应,使红细胞膜受损而产生溶血。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桂枝茯苓胶囊
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癥块,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块,痛经,子宫内膜异味症,卵巢囊肿见上述症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属瘀血阻络证,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胸胁胀闷;或用于前列腺增生属瘀阻膀胱证,症见小便不爽、尿细如线、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者。
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
用于 40 岁以上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缓解和改善由于缺乏雌激素、孕激素、钙和维生素而引起的症状: 1.潮热汗出、烦躁失眠、骨质疏松、肌肉关节疼痛。 2.皮肤干燥、搔痒、皱折、色素沉着、老年斑出现、眼睛干涩。 3.心悸、胸闷气短、高血脂、更年期冠心病、更年期血压波动; 4.月经紊乱、外阴搔痒、阴道炎、性交痛、性器官衰退等。 5. 也可以用于非恶性肿瘤行子宫、卵巢切除术后和其他原因引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
十三味红花丸
1.藏医:补肝益肾,解毒通淋。用于肝萎缩,外伤引起的肾脏肿大,肝热症,小便癃闭,性水肿,化合毒中毒症,“亚玛”虫病。2.中医: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梅毒,疱疹,尖锐湿疣,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淋菌尿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3.运动系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炎,骨质增生,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致骨折,挫伤等原因的各种疼痛。4.心脑血管系统:脑震荡及后遗症,脑血栓及后遗症,脑栓塞及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中风,瘫痪,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癫痫和惊风等。5.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官能症,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各类神经性障碍,各类神经性炎症等。6.白脉病:指气血交搏,运行受阻而不能内充肚腑、外达肌筋、骨骼、损及白脉引起的以麻木、肿痛、萎缩、拘挛为特征的病症,又称“白痹”,外遇风寒湿气,内伤疫热、毒热,劳累过度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