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晚上多梦
补充说明:晚上多梦
h****d 2004-03-25 10: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人人必梦,夜夜有梦。这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并且具体证实,一夜八小时的睡眠,大约有90-120分钟在做梦,有梦阶段大约要出现3-6次。总起来一夜之间,做梦的睡眠时间约为25%。
梦属于想象范畴,是在睡眠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其内容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归结起来,引起做梦的原因有三: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即一个人经常苦想的东西,常常会在梦中出现。②内部刺激的影响。如古书云:“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等。③外部刺激的影响。一个人入睡后,如果被头紧压住脖子,他就可能梦见有人用手卡住自己;睡觉后用热水袋烫着双眼,他就可能在梦中当救火英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梦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地说,梦对于人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是没有什么消极影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恶梦不断,或者做梦后又总是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梦特别是恶梦则难免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恶梦特别是对梦的恐惧心理呢?
(1)转变梦观念。长时期来,人们对梦有不少错误观念,如认为梦妨碍睡眠,有损身体健康。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般地说,梦非但不伤身体,无损心理,反而对身体有益,对智力发展有利。我们应当相信科学,从梦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
(2)保持乐观情绪。心理研究表明,生活愉快、情绪乐观、性格开朗的人,一般是不大会做恶梦的;即使偶尔做了恶梦,也不会在梦后仍为其所纠缠,情绪紧张,庸人自扰。可见保持乐观情绪,乃是防止与消除恶梦的基础或前提。
(3)讲究用脑卫生。梦是在睡眠过程中人脑某些部分继续活动的产物。也就是说,过分紧张地用脑,就易做紧张的梦;而紧张的梦同恶梦一样,对身心健康是有消极影响的。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使用大脑,注意有张有弛,合理作息。
(4)克服依赖思想。心理学调查发现,做紧张的梦或恶梦的人,在梦境中多是被动者、被害者,很少是梦境的主人。也就是说,一个依赖性强、主体性少的人,易做紧张的梦或恶梦。因此,克服依赖思想,培养主体精神,有助于少做此类梦或改变其内容。
(5)学会自我解梦。解梦即对梦的解释,既能诊断疾病,也能治疗疾病。因此,人们应当学会自我解梦。所谓学会自我解梦,一是要破除对梦的种种迷信。这样,即使做了某种所谓不祥之梦,也会处之泰然。二是把梦的内容作积极的解释。这样,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对身心产生积极影响。三是梦也可以是疾病的征兆。如老是梦到身上某处痛,就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迹象,梦者便应当去就医诊治。梦的此种征兆并不神秘。实际上,该微弱病痛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白天刺激众多,工作繁忙,没有觉察到;但人入睡后,由于万籁俱寂,刺激减少,该微弱病痛便在梦中被觉察到了。
必要时服用罗拉片.
2004-03-26 23:0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造成多梦的原因很多。 一、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多梦。 二、工作和学习压力过重、环境改变、噪音、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 三、晚餐过饱、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多梦。
可能疾病: 慢性乙肝 癔症 睡眠障碍 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外伤伴发的精神障碍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心理、精神病、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