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预防鼻出血
补充说明:预防鼻出血
a******W 2016-01-26 20: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预防鼻出血可以采取避免剧烈擤鼻、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频繁挖鼻孔、使用抗组胺药物、定期体检等措施。
1.避免剧烈擤鼻
剧烈擤鼻时气流速度增大,容易损伤黏膜导致出血。日常应减少剧烈擤鼻次数,必要时可按住一侧鼻孔进行交替性呼吸。
2.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干燥空气会刺激并损伤鼻腔黏膜,增加出血风险。可通过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等方式提高室内湿度,尤其是在冬季和空调环境下。
3.避免频繁挖鼻孔
频繁挖鼻孔会导致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不要用手触摸或抠挖鼻子,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4.使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感,从而降低因搔抓而导致的鼻出血概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组胺药物以减轻症状。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如高血压或凝血功能异常,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自身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
若鼻出血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严重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2024-02-20 11:5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预防鼻出血,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ml~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2016-01-26 20:02
举报预防鼻出血,出血部位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有时可见喷射性或搏动性小动脉出血,少年儿童、青年人鼻出血多发生于此区。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常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关,出血部位多见于鼻腔后部,位于下鼻甲后端附近的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及鼻中隔后部的动脉。此部位出血一般较为凶猛,不易止血,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中吐出。局部疾患引起的鼻出血多发生于一侧鼻腔,而全身疾病引起者,可能两侧鼻腔交替或同时出血。
2016-01-26 20:02
举报预防鼻出血,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其表现各异,多数鼻出血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呈持续性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数滴或数毫升,重者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数百毫升以上,导致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引发贫血。少数少量出血可自止或自行压迫后停止。
2016-01-26 20:02
举报预防鼻出血,鼻衄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俗称鼻出血。可由鼻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多为单侧,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双侧鼻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为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鼻出血可导致贫血。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严重肝病患者可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出血。尿毒症也可引起鼻出血。鼻出血可以是风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
2016-01-26 20:02
举报向医生提问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带血粘脓鼻涕 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 恶心与呕吐 鼻溢液 鼻塞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临床检查: 带血粘脓鼻涕 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 恶心与呕吐 鼻溢液 鼻塞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抗宫炎片
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慢性宫颈炎引起的湿热下注,赤白带下,宫颈糜烂,出血等症。
云南红药胶囊
止血镇痛,活血散淤,祛风除湿。用于胃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眼结膜出血,鼻衄,痔疮出血,软组织挫伤,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等。
人血白蛋白
1.预防和治疗循环血容量减少。2.抢救休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等。3.用于烧伤的早期和后期治疗。4.治疗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如肝硬化、乙型肝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因食管、胃、肠道疾病引起的慢性营养缺乏,术后营养治疗,以及脑水肿等。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