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过敏> 红眼该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红眼可以考虑眼部冷敷、人工泪液滴眼液、抗组胺药、抗生素眼药膏、糖皮质激素眼药水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眼部冷敷
使用干净的冰袋或者凉毛巾轻轻敷于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冷敷有助于缓解炎症和肿胀,从而减轻眼睛充血的症状。但需注意不要过度冷敷以防损伤眼部皮肤。
2.人工泪液滴眼液
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滴眼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等,按说明书指示频点用。人工泪液可模拟自然泪液的功能,润滑眼球表面,缓解干涩感及刺激性分泌物增多。对于因干燥引起的眼部不适有较好的效果。
3.抗组胺药
口服或外用含有抗组胺成分的药物,例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依据药品说明书指导使用。抗组胺药能阻断组织胺受体,减少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减轻瘙痒、发红等症状。适用于过敏反应导致的眼睛发红。
4.抗生素眼药膏
轻柔地将适量抗生素眼药膏涂抹于结膜囊内,通常每日一次。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防止感染扩散。适合处理由细菌引起的结膜炎所致之红眼。
5.糖皮质激素眼药水
短期遵医嘱使用含氟米龙、龙等成分的眼药水点眼。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眼部免疫反应和水肿。适于急性发作期的严重过敏性或免疫相关性眼表疾病。
在治疗红眼时,应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免加重炎症或造成感染扩散。同时,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以减少对眼睛的进一步伤害。

2023-12-28 14:05

举报

医生回答(4)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病情分析:
您好:红眼病传播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
指导意见:
您好:用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利福平眼药水滴眼,但要防止过敏反应,必要时可加用可的松眼药水。

2016-02-07 17:54

举报

姚平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病情分析:
红眼病可以用消炎眼药水滴如:氯霉素眼药水,用红霉素眼膏敷,关键要换用干净的洗脸手巾,碰到眼睛的手要及时的消毒处理.防止红眼病的传染和长久不愈.
指导意见:
注意眼部的卫生,不去公共场合,尽可能避免与别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

2016-02-07 17:54

举报

孙卓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红眼该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
红眼病分为细菌性的以及病毒性的感染
指导意见:
你好,应该首先结合症状体征诊断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如果是细菌性的,可以使用氯霉素眼药膏,如果是病毒性的,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祝你健康。

2016-02-07 17:54

举报

赵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红眼该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
你好,你说的情况应该是结膜炎,可分为病毒和细菌感染,多因不注意清洁卫生或者接触感染物等
指导意见:
建议你局部用药和口服药物同时使用,比如口服阿莫西林,抗病毒口服液等,同时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以比较快的缓解症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016-02-07 17:5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结膜炎

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眼科的常见病,但是其发病率目前尚未确定。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和非感染性因素(外伤、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等)的刺激,而且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自身及外界的抗原容易使其致敏。俗称红眼病。

适用药品

复方磺胺甲噁唑钠滴眼液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细菌性结膜炎、睑腺炎(麦粒肿)及细菌性眼睑炎

珍珠明目滴眼液

清肝、明目、止痛。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慢性结膜炎、视疲劳等。能近期提高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远视力,并能改善眼胀眼痛,干涩不舒,不能持久阅读等症状。

盐酸金霉素眼膏

用于细菌性结膜炎麦粒肿及细菌性眼睑炎。也用于治疗沙眼。

亿方拔罐器(手宁式)

“亿方拔罐器(手拧式)”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镇静止痛、消炎消肿、托毒排脓、降压止泻、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腹痛、胃痛、便秘、泄泻、呃逆、呕吐、头痛、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中署、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 2、外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背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多发性疖肿、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虫蛇咬伤;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后期紧张综合征、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症、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 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神经性皮炎、面部痤疮(粉刺); 6、五官科疾病: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针眼)、牙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耳鸣、耳聋、鼻出血等。

推荐医生更多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邢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