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自体脂肪丰太阳穴危害
补充说明:自体脂肪丰太阳穴危害
双木 2016-02-11 11:5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自体脂肪丰太阳穴的潜在风险包括脂肪栓塞、感染、出血、填充物移位以及皮肤凹凸不平。
1.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是由于注入的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并阻塞微血管所致。可能导致肺部、脑部或其他器官受损,引起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
2.感染
感染风险增加可能源于手术过程中对皮肤的侵入性操作及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液或溃疡形成。
3.出血
自体脂肪移植术中会涉及抽取和注射脂肪的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引发出血现象。轻者仅表现为轻微出血,重者则可能出现大量出血,甚至需要紧急处理。
4.填充物移位
填充物移位通常是因为术后脂肪吸收不均或者被身体吸收程度不同所引起的。会导致原本填充的位置出现塌陷或隆起,影响美观效果。
5.皮肤凹凸不平
皮肤凹凸不平可能是由于移植的脂肪存活不稳定或吸收不均匀所致。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复,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选择接受任何医美项目前,应确保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并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师。
2024-01-02 18:4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颞部,俗称太阳穴,颞部凹陷影响侧面脸颊的弧度,丰颞术能够解决颞部凹陷的问题,它是通过向颞部填充自体或其他组织使颞部丰满起来。常见的丰颞术有假体植入法、注射法和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法等,丰太阳穴中切口出血较多,可能发生血肿。术中有可能损伤颞深神经导致颞肌萎缩。1、注射12小时内不要按摩注射部位;2、当天洗澡、洗脸勿用过热的水,一周内切忌洗头及用力按摩.以免影响注射效果;3、注射丰太阳穴是无伤口、不需要恢复期的操作,注射后不影响您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016-02-11 11:57
举报正常人太阳穴可以出现凹陷,属于身体体质导致。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症状,可以暂时观察。垫高太阳穴的整形手术,只能通过注射充填,但是充填物质对身体的作用我们不能肯定!颞部凹陷的人影响脸形上半部份的轮廓,给旁人感觉头大脸小,或者一种颧骨高的感觉.过去用固体硅胶块充填,很可能给咀嚼咬合带来疼痛或困难.自体脂肪注入到颞部它不会影响和改变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注完后旁边人的感觉是,只觉得顺眼和好看多了,但又说不出哪里改变了.注射时从发际后1-1.5cm处进针,术后仅有一小针眼。
2016-02-11 11: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症状起因:病因: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病理: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就诊科室:神经
医用敷贴
主要应用于静脉注射、采血、预防接种后皮肤针眼覆盖,关节穿刺部位的止血覆盖。
结合雌激素乳膏
结合雌激素阴道乳膏用于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外阴干燥,
余麦口咽合剂
彝医:麦枯息火。中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的口疮灼热、疼痛,局部红肿、心烦、口干,小便黄赤,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见以上症状者。
亿方拔罐器(手宁式)
“亿方拔罐器(手拧式)”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镇静止痛、消炎消肿、托毒排脓、降压止泻、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腹痛、胃痛、便秘、泄泻、呃逆、呕吐、头痛、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中署、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 2、外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背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多发性疖肿、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虫蛇咬伤;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后期紧张综合征、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症、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 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神经性皮炎、面部痤疮(粉刺); 6、五官科疾病: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针眼)、牙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耳鸣、耳聋、鼻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