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分娩方法
补充说明:分娩方法
m********g 2016-03-18 16: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分娩方法通常有自然分娩、剖宫产分娩。自然分娩是指胎儿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方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剖宫产分娩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胎儿取出,从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1、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是指在不经过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让胎儿经阴道娩出的分娩方式。妊娠37周至不满42足周之间分娩的称为足月妊娠,不足周的为早产,而超过42周称为过期妊娠。如果孕妇超过40周岁,或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建议选择剖宫产分娩。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产程,如果出现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剖宫产
剖宫产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胎儿取出,从而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产程,如果出现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如果出现产后出血,需要及时处理。
建议孕妇在分娩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如果可以顺产,则建议顺产。孕妇在分娩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同时,孕妇还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
2016-03-18 16:1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第一次剖宫产的产妇:可以继续剖宫产或者选择自然分娩,但第二胎再次选择剖腹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再者剖腹产对于以后的身材恢复大有裨益,这也是很多明星所公认和亲自实践的。第一次自然分娩的产妇:第二次当然也可以从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但是选择继续自然分娩无疑会更好一点,因为第二次自然分娩会比第一次容易很多。
2016-03-18 16:16
举报产妇选择什么样的分娩方式跟产妇的身体素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建议产妇选择自然分娩,自然分娩危险性小,产后恢复较快,而事实上,生产过程是很复杂的,谁都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因此,分娩方式的选择比想象中还要困难。 分娩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个剖宫分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剖腹产,另一个阴道分娩,即平时说的自然分娩。那么,在不同的情况下面,产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分娩方式呢?哪一种分娩方式对产妇更有利呢? 如果在正常的情况下,医生绝大部分都会建议孕妇选择阴道自然分娩方式,因为这样的分娩方式顺应自然的规律,对母子的生理与心理方面都是有益的。
2016-03-18 16:16
举报目前医院所采取的三种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无痛分娩与剖腹产,到底哪一种对妈妈和宝宝最好? 三种方式分娩之间有什么区别? 1、自然分娩是指胎儿通过阴道自然娩出(即分娩出来),不用施行药物或助产手术。 2、剖腹产则是指不通过产道将胎儿取出。方法有好几种,大部分采取所谓腹式剖腹产,即切开产妇的下腹部和子宫的方法。 3、无痛分娩其实是自然分娩的一种方式。是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对孕妇施以药物麻醉,使其感觉不到太多疼痛,婴儿从产道自然娩出。一般来说,多年来开展较多的是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并配合笑气吸入。 既然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不同孕妇的分娩方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首先,医院会对产妇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和产妇检查,检查胎位是否正常,估计分娩时胎儿有多大,测量骨盆大小是否正常等,如果一切正常,就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如果有问题,则采取剖腹产。无痛分娩则是由患者自身来决定的。不想忍受产程剧痛又能自然分娩的人可选择无痛分娩。 什么情况下医生会采取剖腹产? 医生决定剖腹产的情况有两种:一是产前就清楚地知道不能自然分娩,能够测出对胎儿和母亲都有危险。这种情况有很多,例如胎儿过大而母亲骨盆过窄,孕妇有明显的心脏病,多年的高血压、慢性肾炎等;另一种则是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必须紧急取出胎儿时,如胎儿发生脐带缠绕,这就使得他在母亲体内不能转动,甚至会攥紧脖子发生窒息,那时就必须立刻施行剖腹产了。
2016-03-18 16:16
举报这个方法的指导要由妇产医生来判定,分娩期的临近做好先去住院,以便医生随时观察骨盆的开放程度,如果骨盆的开放程度适合自然分娩,那就自然分娩,如果不够条件,及时调整手术分娩,选择医院最好选择三级甲等,这样的医院会配备血库,有好的应急措施保障!对于孕妇本身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头 脑应变能力,配合医生的督导!
2016-03-18 16:1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好的变化,如结婚、生子;坏的如离婚、待业,日久都会使人紧张。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普通的紧张都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是一种恐惧感。
症状起因:一、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 二、激烈或紧迫,使人精神紧张。 三、供应不足,难于应付。 四、考试时情绪思维过度焦虑。
可能疾病: β受体亢进症 性交晕厥 慢性疲劳综合症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职业枯竭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