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脱肛> 脾胃不和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脾胃不和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粥类、蔬菜等。此方法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改善不适症状,对于脾胃不和患者有益。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依据个体差异配制汤剂,可能包含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材,每日分次服用。这些草药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缓解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通常由专业医生操作,在特定穴位上进行刺针。针灸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腹部不适,对治疗脾胃不和有积极效果。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将艾条点燃后放置于特定腧穴上方进行温熨的一种自然疗法,每次治疗时间约20-30分钟。此法能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消化不良等情况。
建议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以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同时,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机体修复,维护脾胃正常运作状态。

2024-02-26 06:36

举报

医生回答(4)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2016-03-20 15:51

举报

常光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您好!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2016-03-20 15:51

举报

李长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您好!主要症状
脾胃不和的症状:

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

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2016-03-20 15:51

举报

闵元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脾胃不和症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

2016-03-20 15: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泄泻 (腹泻)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