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灵芝草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等病症。

灵芝草具有补益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阴虚内热的情况,服用灵芝草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此外,灵芝草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灵芝草,可能会导致体内阴液损耗,从而出现上火的情况,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咽喉肿痛等。

灵芝草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入丸、散服用,外用时可以研末撒或调敷。此外,患者需注意遵医嘱使用灵芝草,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由于用药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例如腹泻、腹痛等。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16-04-09 20:29

举报

医生回答(4)

闵丽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灵芝草治疗冠心病

  用灵芝糖浆观察92例冠心病与可疑冠心病患者,结果对心绞痛及心前区闷胀或紧压感的缓解率为71.69%,对心累、心跳、气短等症状的好转率为64.57%。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好转,精神好。据初步观察:本品对高血压病无降压作用,但对降压药物似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心律失常基本无效。对心电图的变化影响不大。对降低血胆甾醇的疗效并不满意。但对降低血甘油三酯有较好疗效,72例中有37例下降,升高者仅10例;说明对高脂蛋白血症的Ⅳ型疗效较好。一般无副作用,只少数患者有头昏,失眠,脸潮红,胃部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口干,腹泻,个别出现头痛,心慌;均较轻微,历时短暂,不治自愈。用法:口服四川省抗菌素工业研究所配制的菌灵芝糖浆,每日2次,每次6毫升。

2016-04-09 20:29

举报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灵芝草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慢性病后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例,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立方毫米以上)11例,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立方毫米)12例,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立方毫米)21例;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总数平均提高1028/立方毫米。药物制备及用法:采用固体培养法培养的灵芝菌丝体,经乙醇提取,浓缩、干燥后装于胶囊(每粒重0.5克,相当于灵芝固体培养基4.16克)。每日3次,每次4粒;饭后服。10~20天为一疗程。副作用:少数患者服药3~5天后自觉口干、多梦、胃部不适等,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2016-04-09 20:29

举报

易茶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灵芝草治疗支气管哮喘

  小儿患者每日肌肉注射灵芝注射液1~2毫升(每毫升含0.5~1克生药),连续注射1个月左右。治疗27例,显效(无咳嗽,气喘不发作,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能平卧,肺部无干、湿性罗音)9例,有效(自觉症状减轻,体征不明显)14例,无效4例。又以灵芝注射液每日1次2毫升,于双侧定喘、丰隆、孔最等穴,交替行穴位注射,10天为一疗程。治疗14例(大多数为成人),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5例。

2016-04-09 20:29

举报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灵芝草治疗慢性气管炎

  ㈠灵芝液:即薄树芝(灵芝之一种)的发酵液。日服2次,每次25~50毫升。疗程1~3个月。治疗288例,近期控制26例(12.5%),显效79例(35.2%),好转95例(40.5%)。㈡灵芝酊:20%浓度。日服3次,每次10毫升(每日虽相当于生药6克)。疗程1个月。治疗121例,近期控制9例(7.4%),显效32例(26.4%),好转46例(38.1%)。㈢灵芝片:日服3次,每次1片(含量相当于生药0.5克);同时应用每日量相当于紫花地丁1两、侧柏叶1两、葶苈子3钱制成的复方片剂。疗程1个月。治疗138例,近期控制5例(3.6%),显效34例(24.7%),好转71例(51.4%)。实践证明,3种制剂对喘息型病例的疗效均较单纯型为好。对咳、喘、痰3种症状均有效果,一般在服药后2周左右感觉胸部舒畅,咳喘减轻。多数患者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体力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扶正培本的效果。远期疗效也较好。

2016-04-09 20: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喘息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喘病古代文献也称“鼻息”、“肩息”、“上气”、“逆气”、“喘促”等。  喘病是一种常见病证,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中医对喘病有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前题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症状起因:喘病的病因很复杂,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均可成为喘病的病因,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便成为喘病。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降,因而上逆作喘。2.饮食不当恣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急慢性疾患影响于肺,致肺气受阻,气津失布,津凝痰生,痰浊内蕴,上阻肺气,肃降失常,发为喘促。3.情志失调捎怀不遂,忧思气结,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升多降少,气逆而喘。4.劳欲久病肺系久病,咳伤肺气,或久病脾气虚弱,肺失充养,肺之气阴不足,以致气失所主而喘促。若久病迁延,由肺及肾,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肺之气阴亏耗,不能下荫于肾,肾之真元伤损,根本不固,则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人少,逆气上奔为喘。若肾阳衰弱,肾不主水,水邪上犯,干肺凌心,肺气上逆,心阳不振,亦可致喘,此属虚中夹实之候。喘病的病位,主脏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若外邪袭肺,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气壅塞,肺失宣降,呼吸不利而致喘促,或使肺气虚衰,气失所主而喘促。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面为喘。若脾虚痰浊饮邪上扰,或肝气逆乘亦能致喘,则为肝脾之病影响于肺。心气喘满,则发生于喘脱之时。喘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肺壅邪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而致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喘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机的升降出纳失常,“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病情错杂者,每可下虚上实,虚实夹杂并见。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虚实之间有所侧重,或互相转化。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壅塞,气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浊血瘀,此时病机以邪实为主,或邪实正虚互见。若迁延不愈,累及于肾,其病机则呈现肾失摄纳,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若阳气虚衰,水无所主,水邪泛溢,又可上凌心肺,病机则为因虚致实,虚实互见。因心脉上通于肺,肺气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宗气贯心肺,肾脉上络于心,心肾相互既济,又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先天肾气及后天呼吸之气皆有密切关系。故本病的严重阶段,肺肾虚极,孤阳欲脱,必致心气、心阳亦惫,心不主血脉,血行不畅而瘀滞,面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

  • 可能疾病:虚喘  肺胀  五脏痹  嗜麦芽黄单胞菌肺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  

  • 常见检查: 胸部CT  肺通气显像  

  • 就诊科室:呼吸

推荐医生更多

李邦良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冉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梁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群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吴迪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