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么判断宝宝得了罗圈腿?罗圈腿怎么矫正?
补充说明:怎么判断宝宝得了罗圈腿?罗圈腿怎么矫正?
a******W 2016-04-15 10:5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判断宝宝是否得了罗圈腿,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相关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矫正,但是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临床症状
罗圈腿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畸形,多发于2~8岁的宝宝,可能与遗传因素、维生素D缺乏症、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患者会出现双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时,双膝关节间距较大,且呈现O型或X型的情况。
2、相关检查
如果宝宝出现罗圈腿的情况,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小儿骨科,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如果确诊为罗圈腿,可以通过佩戴支具的方式进行矫正,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
3、物理治疗
如果宝宝罗圈腿的情况比较轻微,也可以通过佩戴支具进行矫正,同时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罗圈腿的症状。
4、手术治疗
如果宝宝罗圈腿的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小儿骨科,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矫正,如截骨术、半骨骺阻滞术等。
5、其他治疗
如果宝宝罗圈腿是由缺钙导致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健康,可以多吃一些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同时还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2-02 15:2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O型腿,即人们常说的罗圈腿、箩筐腿,在医学上也可称为膝内翻、弓形腿,是指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因此而称为“膝内翻”。除了先天以及器质性病变造成的O型腿,其他绝大多数的O型腿都是由于后天的不良习惯(跪坐、盘腿、运动、走路姿势等)造成的。
O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法矫正、手术、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在日常生活要注意这些,避免形成O型腿,即便是通过各种方法矫正好了的患者,也要注意各种不良习惯,避免O型腿复发。
2016-09-16 15:58
举报罗圈腿发病机理: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造成宝宝O型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O型腿。
2016-09-16 15:07
举报你好,宝宝是否为医学上所说的O型腿,要到宝宝1岁以后会站立才能判断,其判断的方法为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如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则属正常情况;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O型腿了。此时,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2016-08-13 16:12
举报您好,让宝宝躺在床上,下肢伸直靠拢,若腿型呈“o”型,就为罗圈腿。宝宝之所以会得罗圈腿,原因是得了佝偻病。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内维生素D和钙质缺乏,营养不良,骨骼发育异常,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重量,日久下肢朝外侧弯曲形成O型腿,即罗圈腿。矫正罗圈腿,建议先治疗宝宝的佝偻病,让宝宝按说明书分量喝龙牡壮骨颗粒。龙牡壮骨颗粒为中国儿童保护中心推荐的主治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的药物,已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疗效好,副作用少。
2016-04-15 10:5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 rickets),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骨骼畸形。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它疾病。近年来,严重佝偻病发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