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苯甲酸钠是什么
补充说明:苯甲酸钠是什么
a******W 2016-04-24 16:3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常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过敏反应和潜在毒性。
苯甲酸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从而减少或预防微生物感染。苯甲酸钠中毒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出现头痛、眩晕甚至昏迷。
针对苯甲酸钠中毒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液生化检测、尿液分析以及毒物筛查,以评估身体状况并确定摄入量。苯甲酸钠中毒的治疗取决于中毒程度,轻度中毒通常采用洗胃和维持液体平衡的方式处理,重度中毒可能需要依情况给予解毒药物如阿托品。
接触或摄入苯甲酸钠时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避免过量使用以防潜在风险。若怀疑中毒,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携带所用产品以助于诊断和治疗决策。
2024-03-22 12:3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苯甲酸钠是什么
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如果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局部有苯甲酸结晶析出,导致局部产品添加剂超标(侯振建,2004)。苯甲酸还与氯化钙有拮抗作用,与氯化钠、异丁酸、葡萄糖酸、半胱氨酸盐等也有类似作用(葛长荣,2002)。苯甲酸添加后还会使食品产生涩味,甚至会破坏肉制品的风味。因此并不提倡肉制品加工中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添加。
事实上,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并不是肉制品唯一的防腐方法。使用天然防腐剂,如采用Nisin、壳聚糖、香辛料提取物等,也能够达到抑菌保鲜作用,也是肉制品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改善加工条件,改进食品包装,对产品热处理或辐照杀菌、进行低温储藏等等来实现肉制品的防腐保鲜目的。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卫生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
2016-04-24 16:33
举报苯甲酸钠是什么
苯甲酸钠的急性毒性较小,动物最大无作用计量(MNL)为500mg/kg体重。但其在人体肠道的酸环境下可转化为毒性较强的苯甲酸。小鼠摄入苯甲酸及其钠盐,会导致体重下降、腹泻、初血、瘫痪甚至死亡。苯甲酸的毒性是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并透过细胞膜抑制脂肪酶等酶的活性,是ATP合成受阻实现的。
苯甲酸没有慢性毒性。大鼠喂食苯甲酸连续8周,结果表明小鼠子代的生长、繁殖和形态没有异常的变化。其他实验也表明苯甲酸无蓄积性、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和抗原作用。
苯甲酸在动物体内会很快降解,苯甲酸(99%)主要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其余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1-本家先葡萄糖醛酸。
2016-04-24 16:33
举报苯甲酸钠是什么
作用
【用途一】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也用于制药物、染料等
【用途二】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也用作染料中间体、杀菌剂和防腐剂
【用途三】防腐剂;抗微生物剂。
【用途四】苯甲酸钠也是重要的酸型食品防腐剂。使用时转化为有效形式苯甲酸。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参见苯甲酸。此外,也可作为饲料的防腐剂。
【用途五】该品用作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医药工业的杀菌剂、染料工业的媒染剂、塑料工业的增塑剂,也用作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用途六】用作血清胆红素试验的助溶剂、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医药工业的杀菌剂、染料工业的媒染剂、塑料工业的增塑剂,也用作香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2016-04-24 16:33
举报苯甲酸钠是什么
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2016-04-24 16: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1.感染。胆道感染是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时胆道中的细菌释放出β-葡萄糖醛酸酶,使结合胆红素水解出葡萄糖醛酸,其游离胆红素与钙盐结合发生沉淀。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虽然含有β-葡萄糖醛酸酶,但含量比较少,同时还存在葡萄糖1,4-螺旋内酯等结抗物,所以不呈现酶的活性。但当胆道发生感染时不仅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加,而且大肠杆菌、类杆菌、梭形芽孢杆菌感染可产生大量β-葡萄糖醛酸酶。这样β-葡萄糖醛酸酶量的增加以及活性的增加可使大量结合性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它与胆汁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胆红素钙颗粒。胆红素钙颗粒以脱落红胞、寄生虫卵等为核心,在胆汁中黏蛋白的帮助下不断沉积形成结石。 再者,细菌感染可以引起胆囊发炎,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在胆囊内储留时间延长,从而加速结石形成。另外IgA缺乏(人体内一种抗体缺乏)可使胆囊免疫功能减低,增加感染、形成结石的机会。 2.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是我国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另外,肝吸虫病和鞭毛虫病也可以引起胆道壁损伤,并引起胆道感染。此外虫的残体和虫卵可形成结石核心,成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条件。 3.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能防止或减少胆红素钙的沉淀,而糖蛋白去易成为结石的支架。 4.氧自由基:氧自由基能使胆红素钙生成加快,且使胆囊上皮细胞分泌更多的糖蛋白,从而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5.饮食:长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可影响胆道的正常防卫能力,而且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可使胆汁中葡萄糖二酸内酯减少,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减弱,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增强,易发生胆红素沉淀而形成胆色素类结石。 6.胆道系统先天性异常: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所导到的胆流障碍均易在该部发生胆结石。什得注意的是,营养不良状态在胆色素结石的病人中是常见的。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