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针灸的作用
补充说明:针灸的作用
a******W 2016-05-30 18: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针灸的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脏腑等。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使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疏通经络
针灸可以使淤堵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生理作用,从而达到缓解不适症状的目的。
2、调和阴阳
人体内的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比如阴阳失调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调理,可以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3、扶正祛邪
人之所以会发生疾病,实际上是由于身体正气不足,而针灸可以帮助人体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调和气血
气血不足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针灸进行调理,可以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5、平衡脏腑
人体的脏腑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作用,通过针灸可以使人体的脏腑得到调节,使气血运行正常,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针灸的作用比较多,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针灸,对针灸过敏者、孕妇以及存在晕针现象的人群禁止使用,以免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在针灸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2016-05-30 18:1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您好镇痛作用:①外周神经作用;②中枢神经的作用;③脊髓水平;④丘脑水平;⑤大脑皮层水平;⑥中枢神经递质作用。(二)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1)针灸可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2)针灸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3)针灸可治疗呼吸方面的疾病
2016-05-30 18:17
举报针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灸也是有疗程的,一周两次的话可以保证效果,因为针灸手法不同,月经期也是可以针灸的。希望这个回答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祝你早日康复。
2016-05-30 18:16
举报你好,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效验价廉的优点,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2016-05-30 18:1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传染性疾病 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支原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尤其伴有发热的感染性疾病,疲劳更加明显。 二、营养代谢及内分泌疾病 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肥胖、肾小管性酸中毒、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尿崩症等。 三、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血清病、药物热、SLE、风湿热、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四、恶性肿瘤 见于各系统的恶性肿瘤。 五、其他各系统疾病 消化、循环、泌尿、造血、呼吸等系统疾病。
可能疾病: 四肢淋巴水肿 多发性硬化伴发的葡萄膜炎 慢性疲劳综合症 赖特综合征性巩膜炎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