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暑+中医
补充说明:中暑+中医
a******W 2016-06-10 19:5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暑通常可以挂中医内科。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患者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异常,引起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的一种急性疾病。中暑的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昏迷、休克等症状。中暑后,患者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淡盐水等,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有助于缓解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注意保持环境通风。如果出现头晕、口渴等中暑症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环境,并及时就医治疗。
2016-06-10 19:5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1.先兆中暑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勞動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2.輕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外出現面色 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型
2016-06-10 19:57
举报【病因病机】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劳则伤气,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
【辨证治疗】
(一)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 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一)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诊断及分级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二)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中医对中暑的论述与救治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大小须则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时视症,举一隅而类三隅
切忌饮冷水,不可令卧冷地。当急移阴处,用大蒜捣烂,加路上热土和水去渣灌之。再掬路上热土,拥挤脐间作窝,令众人尿满,暖气透脐即苏。
又法∶急以姜汤或童便乘热灌下,外用布蘸热汤熨脐下三寸穴立醒,醒后忌饮冷水,饮之立死。
又曰∶暑月晒衣,不可便入箱柜之中,恐冬月服之,有中暑者。若吹透再收,便无此患。
加味人参白虎汤:人参 石膏(生) 知母(生) 粳米 甘草 苍术 水煎服。
2016-06-10 19:57
举报室外活动的朋友们很容易出现体温升高、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面色潮红、烦躁不安、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脉搏增快、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走路不稳甚至晕厥……这些都是中暑的表现。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或者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中,或被烈日曝晒,从事强度过大的工作等均可诱发中暑。
中暑虽然很常见,但是可不要小看了它,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工作、生活,更会直接导致脑部受到高温伤害、脑细胞受损。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或其它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迅速撤离当时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然后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一般都能迅速缓解症状。如果没能缓解,可能就是重症中暑了,应该立即送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1、身体穴位——人中
A.人中学名称水沟,位于面部正中、鼻唇之间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B.患者头部应尽量平放。施治者将拇指立起,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按人中,持续用力1分钟,稍放松后重复掐按,直到患者苏醒或症状缓解。
2、解暑耳穴
A.主穴
耳尖----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配穴
肝----耳甲艇的后下部;
心----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B.耳尖放血,准备一支三棱针(医用采血针也可以),用75%的酒精消毒干净。一手(注意手也要消毒哟)反复揉搓耳朵,特别是耳尖处,使其充血,另一手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快速点刺耳尖,出血不畅时可用手挤压伤口,挤出3~5滴即可,然后可用干净棉球按压止血。
C.接着耳穴压豆或用棉签点压耳穴肝和心,直到症状缓解。
3、防暑解暑的饮食
A.防暑饮料
热茶是首选,既解渴又解乏;或是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如酸梅汤也是很好的解暑饮料;平时不妨多喝一些绿豆汤和冬瓜汤,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如果中暑刚恢复,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
B.防暑食材
苦能清心降火,所以要多吃苦味的蔬菜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等;鸭肉性凉而且蛋白质含量高,最适合夏天吃,防暑解暑而且营养丰富。
2016-06-10 19:57
举报十几种避免中暑的措施和治疗方法: 1:戴上帽子:最好选用透气且能遮到颈部的帽子,因为头顶对气温的变化尤其敏感。当你必须作户外活动时,最好选择清晨及黄昏的时候从事。某些人在休息数小时后,再回到太阳底下,仍有可以复发,不得不谨慎。 2:多喝水:水仍是脱水者最佳的饮料。不要牛饮,应一次喝一点。多吃水果及蔬菜,它们含丰富的水分及均衡的盐类。 3:勿抽烟喝酒:抽烟会收缩血管,并损害抽烟者适应高温的能力。喝酒过量会加速虚脱。咖啡因也会加速虚脱。 4:慢慢适应气温的改变:在换季初期,每天花一点时间,伤户外活动,使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而不要一周都在空调室内工作,却在周末毫不避讳火辣辣的阳光。 5:减慢速度:当天气十分酷热时,不论在户外从事什么活动应该放慢速度。 6:穿棉质及浅色的衣物:棉质衣物比较透气,浅色的衣服可以反射阳光,两者结合起来就不至于使体温过高。 7:补给水分:假如患者仍有意识,应给患者提供饮料,水是最佳选择。 8:作降温处理:为患者泼水,而不是让他浸入冷水中。泼在皮肤上的水,蒸发较快,以增加降温的效率。或者用冷毛巾湿敷患者,如果可能,将患者移到有冷气设备的地方。 9:常备消暑药:应常备消暑饮料及药品,药品如解暑片、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丸、十滴水等。消暑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番茄汁、菊花茶、并在上述饮料中加少许食盐,平时随时饮用即可。 10:饮食清淡:夏日不宜高脂厚腻荤腥饮食,不宜辛辣饮食如肥猪、牛、羊肉、辣椒、辣酱、胡椒粉、咖哩粉、生姜等应尽量少吃。高温气候应予清淡饮食为佳。 消暑小秘方: 1:白菊花、桔皮、山楂各5~10克,用500~1000毫升沸水浸泡,凉后服。 2:荷叶15克,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30克,加水煎烂后取浓汁温服。 3薄荷、鲜荷叶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10分钟过滤后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冰糖)搅匀冷后随意饮用
2016-06-10 19: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