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外阴白斑
补充说明:外阴白斑
a******W 2016-06-26 10:18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6)
外阴白斑是指外阴皮肤和黏膜出现色素减退或丧失,伴有瘙痒、发红、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等因素有关。
外阴白斑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激素水平异常等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局部皮肤细胞生长失去平衡,角质层增厚,色素减少。外阴白斑通常表现为外阴部瘙痒、烧灼感、疼痛、干燥以及脱屑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外阴萎缩、排尿困难等情况。
可以通过组织活检来确认诊断,医生会取一小块病变组织送至实验室分析是否存在异常细胞。此外还可以做醋酸白试验、阴道镜检查等辅助判断。外阴白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激光治疗则需由专业医师操作特定波长的激光设备对受损区域进行精确照射。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外阴部位清洁干燥,以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2024-02-13 20:43
举报外阴白斑一般指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女性外阴皮肤及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一种病变,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女性。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内分泌、感染、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以及外阴皮肤或黏膜粗糙、增厚、变硬等症状。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可遵医嘱局部涂抹丙酸氯倍他索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则需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醋酸龙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如外阴切除术、外阴成形术等。
除此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勤换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洗外阴。同时还需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
2020-06-16 16:59
举报原因:(一)血虚化燥脾虚化源不足,或因为久病耗伤气血,或因其它原因使机体失血损气,冲任血虚,导致不能很好的的阴部皮肤,使外阴皮肤干燥而致病。症侯特点外阴皮肤变白,干燥无光泽,有皱裂,夜间痒重。
(二)肝肾阴虚久病或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或性生活过度,肾精受损,精血两伤,不能润肤而致外阴干枯。症侯特点阴部刺痒,夜间为重,外阴萎缩,病损处干燥薄脆,严重者大阴唇扁平,小阴唇消失,阴道口缩小。
2016-06-26 10:16
举报检查方法
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排除早期癌变,活检应在有皲裂,溃疡,隆起,硬结或粗糙处进行,为做到取材适当,可先用1%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涂病变区,待白干后,再用1%醋酸液擦洗脱色,凡不脱色区表示该处有裸核存在,提示在该处活检,发现非典型增生或甚至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如局部破损区太广,应先治疗数日,待皮损大部愈合后,再选择活检部位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2016-06-26 10:16
举报用药治疗
(一) 消除诱因:对伴有糖尿病,滴虫性或霉菌性阴道炎者等,应行治疗,少食辛辣食物,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肥皂擦洗,搔抓及使用有刺激性药物,可服多种维生素及镇静,脱敏剂。
(二) 局部用药:以止痒,消炎,润肤和改善局部营养为目的。
1, 外洗药:中药苦参茵陈洗剂或其他中药水煎熏洗。
2, 对萎缩型:用1%~2%丙酸睾丸素鱼肝油膏(丙睾100~200mg,加于20%鱼肝油软膏10~20g内)外擦,3~4次/日,连用2~3个月,能使皮肤变厚变软,粘连松解。
3, 对增生型,混合型,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混合型者还需用丙酸睾丸素鱼肝油膏外擦。
(三) 针灸和穴位注射可试用。
(四)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有止痒之效,进溃破创面愈合及改善局部血运。
(五) 手术治疗: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经非手术治疗经久不愈的溃疡,皲裂,可考虑单纯外阴切除术,
2016-06-26 10:16
举报外阴白色病变又叫外阴白色病损,外阴白斑或外阴营养不良。所谓外阴白斑实际上是指外阴局部神经与血管营养障碍引起的组织变性与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上常常把外阴局部的皮肤与粘膜变白变粗或萎缩性疾病,统称为“外阴白斑”。
2016-06-26 10:1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外阴白色病变又叫外阴白色病损、外阴白斑或外阴营养不良,既往认为是血管营养失调,但是随着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并未发现上述改变,而是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色素改变和变性的病变,属于外阴上皮内瘤变的范畴,包括硬化性苔藓和鳞状上皮增生。前者是以外阴、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外阴白色病变,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见,其次为幼女,国外绝经后女性多见,很少进展到浸润癌。后者曾称为增生性营养不良,是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病因不明的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因疾病,50岁以前的妇女多见,而国外报道绝经后女性多见,恶变率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