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糖尿病>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精选回答(1)

黄诚英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提问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是指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到达高峰,5-7天开始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2-3天开始出现,4-5天到达高峰,5-7天开始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眠、大小便正常,而且黄疸的数值一般不会太高,不超过12.9mg/dL。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消退,足月儿一般在7-10天消退,而早产儿一般在4周左右消退。如果新生儿黄疸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黄疸的数值持续升高,超过12.9mg/dL,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出现病理性黄疸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况以及食欲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损害身体健康。

2018-07-17 08:09

举报

医生回答(5)

郑力行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可通过光照疗法、胆红素代谢促进剂或换血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通常采用间断照射的方式,在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下进行。此方法旨在利用特定波长光线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方便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该措施适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因为可有效降低未结合胆红素水平。
2.胆红素代谢促进剂
胆红素代谢促进剂包括肝酶诱导剂和肝脏保护剂两类药物,需遵医嘱使用。这类药物能够加速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减少其在血液中的积累。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而言,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病情。
3.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将患儿的血液部分或全部置换为正常人的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溶液或其他替代品的过程。该措施可以直接去除体内过多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缓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临床表现。但考虑到新生儿年龄较小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谨慎选择并严格控制执行标准。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2023-12-31 04:11

举报

冯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期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经一系列代谢而产生。新生儿期由于各种病因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1.同族免疫性溶血如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其他血型不合。

2.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3.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4.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

5.红细胞增多症如母儿-胎盘、双胎之间输血、宫内发育迟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等,可致红细胞增多,破坏也增多。

6.体内出血如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等。

7.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皆可致溶血,常见的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均可引起溶血。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重症感染。

8.药物 可诱发红细胞膜的缺陷而发生溶血性贫血,如磺胺、呋喃坦啶、痢特灵、水杨酸盐、维生素K3、樟脑、黄连等,可使有G-6-PD缺陷的新生儿诱发溶血。孕母分娩前静点催产素和葡萄糖溶液量较多时可使胎儿处于低渗状态,导致红细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致溶血。

2016-07-09 16:07

举报

孙晓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256.5μ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26μmol/L(1.5mg/dl);④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 /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生理性黄疸存在个体差异,也因种族、地区、遗传、和喂养方式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如东方人比西方人高,母乳喂养儿较人工喂养儿高。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清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清胆红素虽在正常范围内,已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应视为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病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疸。因此对血胆红素>6~10mg/dl的婴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

2016-07-09 16:07

举报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即出生后胆红素的生成过多而代谢和排泄能力低下,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暂时性的、轻度的黄疸过程,称为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不适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

2016-07-09 16:07

举报

姚平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新生儿黄疸
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胆红素重度升高或虽然不很高,但同时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2016-07-09 16:0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发育性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暂时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引起,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成人血清胆红素>34µmol/L(2mg/dl)时,巩膜和皮肤可见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5µmol/L(5mg/dl)时才出现皮肤黄染。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