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猩红热症状
补充说明:猩红热症状
a******W 2016-07-13 10:3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猩红热的症状包括咽峡炎、杨梅舌、皮疹、发热,以及在口腔内形成的口周苍白圈。由于猩红热是一种细菌感染,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咽峡炎
咽峡炎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病原体侵袭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病变主要发生在咽扁桃体和腭舌弓等处,患者可能出现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2.杨梅舌
由于感染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使舌头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并发生炎症。此时会导致舌头表面形成颗粒状凸起,看起来像熟透的杨梅。杨梅舌通常出现在猩红热患者的口腔内,但也可能伴随其他猩红热相关症状如咽痛、发热等。
3.皮疹
当机体受到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会引起皮肤黏膜变态反应,从而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周围,然后迅速扩散到全身,典型形态为针头大小、鲜红色、有轻微脱屑的斑点。
4.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应答,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猩红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为中度至高热,伴有出汗不畅、头痛等症状。
5.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是由于感染了A群溶血性链球菌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细菌毒素的作用下,会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会从毛细血管中渗出,但这些液体并不会流出来,而是滞留在组织间隙中,进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形成口周苍白圈。此现象多见于儿童,且常伴随其他猩红热特征,如发热、皮疹等。
针对猩红热的症状,可以进行咽拭子培养、血常规检查以及快速抗原检测来确认是否存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在护理猩红热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休息,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23-12-30 06:2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直径为0.5~2.0μm,革兰染色阳性。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刚从体内检出时常有荚膜,无鞭毛、芽胞,易含血的培养基上生长,并产生完全(β型)溶血。按该细菌细胞壁表面的所含的抗原不同,可分为A~U(无I、J)19组,猩红热主要由A组引起。已知该细菌有M、R、T、S四种表面抗原,与痢疾有关的主要为M蛋白。M蛋白是细菌的菌体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免疫毒性作用。而脂壁酸对生物膜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助于链球菌黏附于人的上皮细胞。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细菌产生的毒素有: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链球菌能产生A、B、C、D4种抗原性不同的致热性外毒素,其抗议体无交叉保护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并以抑制吞噬系统和T细胞的功能,触发Schwartzman 反应;②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损伤心脏的作用,可分为O和S两种溶血素。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生的蛋白酶有:①链激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②透明质酸酶,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得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③链道酶,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能裂解具有高黏稠度的DNA,从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胞,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这种成分的组织和细胞,⑤血清混浊因子是一种a脂蛋白酶,可使马血清混浊,对机体产生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2016-07-13 10:29
举报猩红热的症状包括咽峡炎、杨梅舌、皮疹、发热,以及在口腔内形成的口周苍白圈。由于猩红热是一种细菌感染,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咽峡炎
咽峡炎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病原体侵袭咽喉部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病变主要发生在咽扁桃体和腭舌弓等处,患者可能出现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2.杨梅舌
由于感染了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使舌头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并发生炎症。此时会导致舌头表面形成颗粒状凸起,看起来像熟透的杨梅。杨梅舌通常出现在猩红热患者的口腔内,但也可能伴随其他猩红热相关症状如咽痛、发热等。
3.皮疹
当机体受到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会引起皮肤黏膜变态反应,从而产生炎症细胞因子,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表现为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颈部和腋窝周围,然后迅速扩散到全身,典型形态为针头大小、鲜红色、有轻微脱屑的斑点。
4.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应答,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猩红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为中度至高热,伴有出汗不畅、头痛等症状。
5.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是由于感染了A群溶血性链球菌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细菌毒素的作用下,会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会从毛细血管中渗出,但这些液体并不会流出来,而是滞留在组织间隙中,进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形成口周苍白圈。此现象多见于儿童,且常伴随其他猩红热特征,如发热、皮疹等。
针对猩红热的症状,可以进行咽拭子培养、血常规检查以及快速抗原检测来确认是否存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在护理猩红热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充足的休息,同时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016-07-13 10:29
举报 咽痛 高热 蔷薇疹样皮疹 去质状态 斑疹 全身皮肤充血 低热 淋巴结肿大 脱皮 瘙痒
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85%~97%患者有发热,多为持续性,可高可低,近年来发热轻而短者增多,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热度的高低与持续时间与皮疹的轻重和变化一致,一般发热持续1周。
2.咽峡炎 98%患者有咽峡炎,咽部初感干燥,继而疼痛,吞咽时加重,80%左右的患者有扁桃体肿大,可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脓性渗出物,易于抹去。
3.皮疹 一般在皮疹出现前,先可见有黏膜内疹,表现在软腭黏膜充血,轻度肿胀的基础上,有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100%患者有皮疹,多数皮疹在第2病日出现,始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数小时内延及胸,背,上肢,24h左右到达下肢,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帽针头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小点即出现,随之融合成一片红色,绝大多数患者皮疹呈全身分布,皮疹多为斑疹,但也可见到隆起突出的“鸡皮样疹”,偶有带小脓头的“粟粒疹”,此与皮肤营养及卫生情况有关,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皮肤常有瘙痒感,30%~60%,患者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处,皮疹密集并常伴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或“巴氏线”,颈部,躯干,皮肤皱褶处及两大腿内侧皮疹最显著,四肢远端稀少,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皮疹多于48h后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的顺序消退,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轻症者皮疹很少,仅见于面,颈,胸部,数小时即消退,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先颈胸而后四肢,脱皮的程度与皮疹的轻重呈正比,轻者为糠屑样,重者可成片状,颈,躯干部位常为糠屑样,四肢特别是手掌,脚底常为大片状,有时甚至呈手套,袜套状,面部皮疹少,但也可出现细屑样脱皮,重症者脱皮可历时3~5周,头发也可暂时脱落,发疹同时,可出现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外,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第三天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然隆起,称为“杨梅舌”,部分患者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但多为非化脓性,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相同,一般分为下列5个类型。
(1)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
(2)轻型: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脓毒型: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4)中毒型: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5)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2016-07-13 10:29
举报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 ̄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猩红热可应用青霉素治疗,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用药应不少于7天,经两次咽培养阴性后,再停药。
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并发症。另外,还要多饮开水,给予富有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对高热患儿,应给予适量退热药物。
2016-07-13 10:29
举报向医生提问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头孢克肟颗粒(达力芬)
对链球菌属(肠球菌除外),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流感杆菌中头孢克肟敏感菌引起的以下感染有效。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继发感染、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球菌性尿道炎;胆囊炎、胆管炎,猩红热;中耳炎、副鼻窦炎。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维生素C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4.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门冬氨酸钾镁片
电解质补充药。可用于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率失常(主要是室性心率失常)以及心肌炎后遗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