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针灸推拿> 针灸> 针灸的作用

精选回答(2)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妇科疾病,达于阴平阳秘,对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结节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深入研究

提问

针灸的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是使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针刺手法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疏通经络

针灸可以使淤堵的经络通畅,发挥其正常生理作用,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2、调和阴阳

人体内的阴阳失调,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头痛、关节痛等。针灸还可以使紊乱的阴阳进行调节,使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扶正祛邪

针灸还可以扶助机体正气,祛除病邪。如果患者正气不足,就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出现疾病。针灸还可以激发、调动和促进机体的抗病能力,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4、调和气血

气血不足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等症状,此时可以通过针灸进行调理,能够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不适症状。

5、平衡阴阳

人体内的阴阳失调,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比如四肢发凉、畏寒等。此时可以通过针灸进行调理,能够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针灸的作用比较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对针灸过敏者、孕妇等。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针灸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6 02:19

举报

贾英媛 副主任医师 侯马安定医院

擅长:能熟练掌握处理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比如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孕期合并症,孕期用药,人流药流,预产期排卵期推算。熟练掌握诊治不孕症,妇科内分泌疾病。

提问

你好,根据你提出的问题,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建议你的疾病除了使用针有治疗,还需要使用药物,甚至手术治疗才能够彻底治愈。

2018-10-21 21:53

举报

医生回答(5)

孟文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2016-07-15 15:21

举报

石珊珊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具进入人体时,病人感觉疼痛。一、针刺到血管膜壁或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强烈刺激致使病人觉疼痛,此时若减缓刺激,稍作调整,可使病人自觉症状消失。二、针刺时,有酸麻重胀等“针感”,而每个人大脑判定疼痛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各种不同的感觉,酸麻重胀,都是疼痛的表现,病人对其承受力不够则引起疼痛保护机制。

2016-07-15 15:21

举报

石珊珊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2016-07-15 15:21

举报

李志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2016-07-15 15:21

举报

荣慧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2016-07-15 15: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疼痛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 症状起因:病因: 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 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 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 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 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 病理: 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 可能疾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喉痹 女性急性淋病 皲裂性湿疹 角化型脚气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