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运动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采取功能性锻炼、肌肉强化训练、牵引疗法、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功能性锻炼
功能性锻炼包括一系列针对腰部肌肉和脊柱的运动,如猫背伸展、腹肌收缩等,每日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此方法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从而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2.肌肉强化训练
肌肉强化训练主要包括核心稳定性和背部肌肉的力量练习,例如平板支撑、超人飞鸟等动作,每周至少3次。此举旨在提高腰椎周围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减少椎间盘压力,对于预防和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积极作用。
3.牵引疗法
通过使用牵引床或其他设备,在医生监督下定期进行牵引治疗,每次持续时间依医嘱而定。该措施有助于拉伸狭窄的神经根孔道,缓解压迫感及肿胀状态;长期坚持可预防病情复发并促进康复。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特定穴位上施行电针刺激,一般为每次0.5-1小时。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缓解局部肌肉紧张与痉挛状态;对部分存在轻微神经压迫者有益处。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腰椎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同时还要做好保暖工作,以免着凉引起不适。

2024-02-03 00:52

举报

医生回答(4)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急性期。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并进而引发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根据突出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部分类型突出程度较重,且急性期疼痛剧烈。

2016-07-16 14:07

举报

孙晓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
病因病理
腰椎是脊柱运动的枢纽,腰椎间盘和后方的小关节组成三关节复合体,对腰椎骨性结构的稳定性起决定作用。一般认为,在三关节复合体中腰椎间盘的退变最早,在腰椎退行性变中起主导作用。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即开始,退变最早始于软骨终板,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纤维环虽坚固,但过度承载可引起邻层纤维环交叉处相互摩擦,导致纤维环变性和透明变性,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和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当椎体受外力冲击时,变性的纤维环可部分地呈环形或放射形断裂,髓核内容物可由裂缝突出。如表浅纤维仍保持完整,髓核由裂缝中突出,顶着未断裂的纤维板层而呈一丘状突起;如后侧纤维环板层完全断裂,髓核可突入椎管;如纤维环部分撕裂,脱落的碎片也进入椎管,这都可挤压或刺激脊神经产生症状。

2016-07-16 14:07

举报

常光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L4~5、L5~S1、L3~4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L4~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诱发因素有退行性变、职业、吸烟、心理因素、医原性损伤、体育活动以及寒冷、肥胖等。

2016-07-16 14:06

举报

闵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骶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同时可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的改变。临床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法:绝对卧床,骨盆牵引,推拿按摩,理疗,硬膜外封闭;手术治疗方法:开窗髓核摘除术。

2016-07-16 14: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