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病毒性脑炎> 脊髓灰质炎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脊髓灰质炎的症状包括肢体肌肉萎缩、肢体疼痛、肢体无力、行走困难,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和尿失禁。由于脊髓灰质炎可能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建议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肢体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感染后可能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肌肉萎缩。肌肉萎缩通常发生在受损神经支配的区域,可表现为下肢近端肌群萎缩,如股四头肌等。
2.肢体疼痛
由于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组织,当病变累及运动神经元时,会导致神经根水肿和受压,从而引起肢体疼痛的症状发生。这种疼痛可能集中在腰部、臀部或大腿处,有时会辐射至小腿和足部。
3.肢体无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其变性坏死,使患者出现肢体瘫痪的情况。若为弛缓性瘫痪,则会出现肢体无力的现象。无力感主要表现在下肢,从轻微麻木到完全不能站立不等。
4.行走困难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其变性坏死,影响了正常的运动功能,所以会引起行走困难。行走困难多见于病程后期,尤其是伴有痉挛性瘫痪者更为明显。
5.尿失禁
脊髓受到压迫或损伤可能导致排尿中枢失去控制,此时膀胱括约肌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导致尿液不受意识控制地流出。尿失禁通常在脊髓受损较高位的地方发生,即胸段脊髓受损时更容易出现。
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相关诊断,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以评估免疫状态,还可通过脑脊液穿刺来检测是否存在特异性IgM抗体。治疗措施包括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必要时医生也会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肌肉萎缩,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024-01-28 10:11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脊髓灰质炎
行季节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1、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 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顿挫型(轻型):约占4~8% 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 症状持续1~3日, 自行恢复。

3、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4、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2016-07-17 14:31

举报

林云翔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 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 如扁桃体、 咽壁淋巴组织 、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 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 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

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2016-07-17 14:31

举报

林慧颖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2016-07-17 14:31

举报

查继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脊髓灰质炎
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

2016-07-17 14: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流性行脊髓灰质炎,脊灰)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