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6)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经前综合症表现为乳房胀痛、腹痛、头痛、情绪波动、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咨询医生或妇科专家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建议。
1.乳房胀痛
经前综合症患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组织发生水肿和增生,进而引发乳房胀痛。这种疼痛通常集中在乳房周围,可能伴有触痛或结节感。
2.腹痛
经前综合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充血状态,此时容易诱发腹部不适或者疼痛的症状。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可能呈绞痛或钝痛,有时伴随恶心呕吐。
3.头痛
经前综合症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头痛。头痛一般位于额头或两侧太阳穴区域,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
4.情绪波动
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经前综合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功能活动会出现异常兴奋的情况,因此会导致情绪不稳定。这些情绪波动可能包括易怒、焦虑或抑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经历。
5.疲劳
经前综合症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会因激素变化而过度活跃,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感到疲乏。这种疲劳可能是全身性的,伴随着白天犯困、晚上失眠等症状。
针对经前综合症,建议进行妇科检查以及血液激素水平检测。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雄激素药物或非处方止痛药。患者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咖啡因,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3-12-25 05:50

举报

孙月洁 主治医师 郑州天伦医院

擅长:运用宫、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开展不孕症的病因探查及治疗,尤其对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粘连、多囊卵巢等原因导致的不孕症手术治愈率极高,精通中

提问

经前综合症一般是指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不稳定、乳房胀痛、腹部疼痛、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情绪不稳定

患者在月经来潮之前,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通常会伴随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改善,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散步等,能够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不适症状。

2、乳房胀痛

患者在月经来潮之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也会刺激乳腺导管扩张,从而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甚至会伴随乳头溢液的情况。此时患者可以用热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平时也需要穿宽松舒适的内衣。

3、腹部疼痛

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的症状,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还可能会伴随腹胀、腰酸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痛的效果。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的进行按摩,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4、体重增加

在月经来潮之前,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况,此时会导致食欲增加,也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增加,从而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月经结束后,体重会逐渐恢复正常。

5、注意力不集中

在月经来潮之前,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也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还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睡前适当进行泡脚,有助于促进睡眠,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谷维素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妇科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2017-05-16 15:56

举报

廖林海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经前期综合征食疗方:

1)黑木耳炖豆腐:木耳30克,豆腐3块、核桃(去皮)7个,三付食材加水共炖汤服用,对经前期易怒、烦燥很有效果。

2)朱砂心:猪心一个,朱砂2克。将猪心洗净控干血水,把朱砂放入猪心中捆紧,加水炖熟,吃肉喝汤,用于经前综合可起到镇静、安神、定志的作用。

3)百合枣仁汁:鲜百合50克,生熟枣仁各15克。把枣仁用水煎去渣取汁煮百合,喝汁吃百合,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经前期失眠、烦燥、易怒等症。  荔枝核香附酒  荔枝核、香附

2016-07-28 19:10

举报

闵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由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严重性不一,因此不可能一种治疗方法解决所有症状。临床医师必须根据该症的病理生理和精神社会学特点,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疗效。

1.支持疗法 包括情感支持、饮食和行为训练及宣教等。

(1)教育和情感支持:经前期综合征的处理首先是情感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认识疾病和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2)饮食:没有证据表明营养缺陷会引起经前期综合征,但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以加重病状,近年研究发现合理的饮食结构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①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饮食:目前认为经前期综合征的低血糖样症状,如食欲增加、易怒、神经过敏和疲劳与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有关。据报道经前有症状时,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饮食,或多饮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紧张、易怒、疲劳等。这种意见与具有权威的限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饮食的意见相反。但近年有关体内5-羟色胺水平与碳水化合物嗜好联系的研究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可增加脑对5-羟色胺前体物色氨酸利用的发现,揭示了前一种饮食方案的生物学合理性。

②限制盐:虽然尚无证据支持摄入盐过多是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但由于增加盐摄入会使体重明显增加,因此限制盐摄入以减轻水潴留应是合理的。

③限制咖啡:已证明咖啡因与PMS症状的严重性有关。咖啡因能增加焦虑、紧张、抑郁及易怒症,因此,PMS患者应避免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④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A.维生素E:曾有报道用维生素E治疗纤维囊性乳房病的同时发现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经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据报道维生素E高剂量(400mg/d)可减轻PMS的精神症状,低剂量(150~300mg)无效。但其确切有效性目前缺少更多证据。

B.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合成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辅酶,后二者已证明是影响行为和精神的神经递质。但有关维生素B6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有效性报道不一致,近年报道饮食中每天添加50mg的维生素B6可以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抑郁及疲劳等症状,但必须注意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6对感觉神经有毒性作用。

C.镁:镁缺陷可通过各种途径激活经前症状。近年有报道口服镁能有效地减轻经前精神症状,但机理不明。虽然曾有报道经前期综合征病人红细胞中镁有明显缺陷,但以后未见重复性报道,也未发现血液镁与经前症状有关系。

(3)其他:其他非药物的一般治疗还包括运动,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反射学治疗),光疗,调整睡眠周期法等。这些疗法有许多益处,但需要统计学上适当样本量及对照研究确定其有效性。

2.药物应用 适合于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分析引起症状的病理生理,选择合适的药物。目前经双盲对照研究已证实治疗严重PMS的有效药物有3类,即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释放激素增效剂和抗焦虑剂,见表5。以下介绍包括在上述三类药物中的各个药物在PMS治疗中的应用近况和前景。

2016-07-28 19:10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 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 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表1)。

(1)精神症状:

①焦虑:为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怒,急躁失去耐心,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

②抑郁:没精打采,抑郁不乐,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会活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判断力减弱,害怕失控,有时精神错乱、偏执妄想,产生自杀念头。

(2)躯体症状:包括水钠潴留、疼痛和低血糖症状。

①水潴留:常见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有的感乳房胀痛及腹部胀满,少数患者有体重增加。

②疼痛:可有头痛、乳房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等全身各处疼痛症状。

A.经前头痛:为较常见的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和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及伴随症状鉴别。

B.乳房胀痛:经前感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头敏感、触痛,有弥漫的坚实增厚感,但无局限性肿块感觉,经后症状完全消失。

C.盆腔痛:经前发生盆腔坠胀和腰骶部疼痛,持续至月经来潮后缓解,与前列腺素作用及盆腔组织水肿充血有关。但应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鉴别。

D.肠痉挛痛:偶有肠痉挛性疼痛,可有恶心呕吐;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

③低血糖症状:疲乏,食欲增加,喜甜食。头痛也可能与低血糖有关。

大多数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有多种症状。严重的经前期综合征均有精神症状,其中焦虑症状居多,占70%~100%。60%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有乳房胀痛或体重增加的主诉;45%~50%的患者有低血糖症状,约35%患者有抑郁症状,该组患者因有自杀意识,故对生命有潜在威胁。

2016-07-28 19:10

举报

王德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经前反复发生的涉及躯体和精神(情感、行为)两方面的症候群,并且影响了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值得强调的是90%有周期性月经的妇女经前有生理改变,但只有明显影响了妇女日常生活安宁的才称为PMS。精神病协会对经前期综合征的严重类型称为经前焦虑症(PMDD)。对PMS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对其病因的研究和治疗结果尚未达到一致,反映该病症并非单一项生理功能失调所致。

2016-07-28 19: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经前期综合征 (黄体后期心境恶劣障碍,经前紧张症,晚黄体期焦虑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国外有专家统计,大约85%的女性都会受到经前期症状的影响,其中有5%至10%的女性症状较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分为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吴秀芝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