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

精选回答(1)

柯怀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擅长:优生优育,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孕期咨询,产后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康复。

提问

卵巢囊肿是指卵巢内或者是表面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是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激素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卵巢组织异常增生,从而诱发卵巢囊肿。建议患者远离电离辐射的环境,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2、饮食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含激素的食物,如蜂王浆、豆浆等,也可能会导致卵巢囊肿。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含激素的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3、感染因素

如果患者的卵巢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炎症反应,使卵巢表面的上皮细胞出现增生,从而诱发卵巢囊肿。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激素因素

卵巢是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的重要器官,如果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改变,可能会导致卵巢囊肿的出现。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遗传因素

卵巢囊肿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患者的家族中存在卵巢囊肿的患者,则后代出现卵巢囊肿的概率会比较高。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需要注意保持手术创口清洁卫生,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卵巢囊肿,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可以通过卵巢囊肿剥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2016-09-13 17:23

举报

医生回答(4)

姚平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长期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造成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进而引起下焦代谢循环变慢,造成卵巢疾病和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发展为卵巢组织异常增生,终致卵巢囊肿.卵巢上的囊肿很少会发生恶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囊肿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一些杂志使用名称时有些不清楚,常讲“多囊卵巢综合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为“卵巢囊肿”,其实这些疾病并不是一回事,治疗当然也不同.

2016-09-13 17:23

举报

李岗锋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您好!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是导致生育期女性月经紊乱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患此症的女性多有较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月经失调(多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等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对称,皮肤增厚而柔软).因此多能自觉就诊.由于PCOS异常的内分泌环境,还易发生2型糖尿病'>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GDM),糖耐量减低,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高凝状态和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所以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综合征.

2016-09-13 17:23

举报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的女性最为多见.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即: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中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 70 %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 5 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 20-30 %,是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

2016-09-13 17:23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卵巢囊肿是卵巢囊性肿块的统称,它对于身体的危害以及对它的治疗,取决于它的性质. 一般来说,如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又无证据提示肿瘤的话,多为功能性囊肿,可以密切随访,即2-3个月检查一次,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检查间隔时间;若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则多为卵巢肿瘤,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同时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性交痛,盆腔有触痛性结节,则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巧克力囊肿).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

2016-09-13 17: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广义上属于卵巢肿瘤的一种,其病理形态多种多样,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各个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根据其性质和形态不同可分为: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其中以囊性多见,恶性变的程度很高。

推荐医生更多

李兰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文芬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梁梅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李依俐 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王晓红 主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

雷华江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棕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