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补充说明:孤独症谱系障碍
a******W 2016-10-11 23:1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智力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功能和脑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等,多数患者伴有智力障碍。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可以进行干预训练治疗,通过干预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等,同时还要配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疗法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干预训练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长平时要多陪伴患者,多和患者沟通,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018-11-29 16:4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重复行为和兴趣,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涉及大脑多个区域的功能异常,如杏仁核、海马体等结构功能异常。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增加患风险。典型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局限性兴趣以及刻板行为模式。患者可能表现出回避眼神接触、难以理解非言语线索、缺乏共享注意力等。
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评估,常用工具包括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此外,可进行脑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以评估大脑结构异常。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语言疗法和职业疗法。药物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长应积极配合专业人员提供的教育和训练计划,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成长环境。
2024-02-15 12:05
举报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种先天精神疾患,和后天家庭教养无关。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1。典型孤独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不典型孤独症则在前述三个方面不全具有缺陷,只具有其中之一或之二。
2016-10-11 23:11
举报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等
2016-10-11 23:11
举报与宝宝多交流,但有时对你的举动并无反映,但他是在聆听着的,给他多多的鼓励,自闭症的孩子自尊心很强,自信心不足,请让他尝试不同事物,多一些赞扬.多接触大自然,让他放开胸怀,将心中闭着的心锁打开,敞开心扉.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医生,没有人你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因为从小没有足够的关爱,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对于外界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敢与外界接触,在孩子该发展语言能力的时候,周围的人没有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导致孩子不敢说话.
2016-10-11 23:11
举报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且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Y-酪氨酸,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障碍有效。近年来,有人报告,服用芬氟拉明治疗自闭症获得疗效,服用后可减轻多动及刻板动作,改善注意力,对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
2016-10-11 23:11
举报向医生提问
儿童孤独症过去称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在分类学上目前归于心理发育障碍范畴,称为广泛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其患病率据西方报道约为儿童的4~10/万。我国过去报道极少,近年逐渐增加。男孩多见(男∶女约为5∶1)。本病病因未明。双生儿研究提示在单卵双生儿中同病率高于双卵者。脑电图及脑影像检查均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不具特异性。神经系统软体征也较多。某些疾病,例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并发孤独症症状者也较多。孤独症最早的发病率报道为2-4/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该,男:女的为4:1.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
症状起因: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同时提出了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有关学者对孤独症的病因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胎儿宫内环境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目前病因研究的热点。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营养因素等,综合有关研究,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损伤等)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一. 遗传因素 1991年Folstein 和 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为3%,远高于一般群体,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家族中即使没有同样的病人,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功能缺陷,例如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显著内向等,这些都表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遗传学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诸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以及Ret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的症状与孤独症有关。然而多数孤独症患儿并没有上述遗传性疾病,因而近年来大量的有关研究集中在寻找其他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来自母亲的15号染色体长臂、X染色体、7号染色体长臂区域的异常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其中15号染色体长臂部位,被认为与阅读障碍有关,而阅读障碍也是孤独症的表现之一,因而受到重视。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孤独症相关的所谓候选基因(Candidate Genes),例如Serotonin transporter gene和c-Harvey- ras oncogene。需要指出的是,有关孤独症儿童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很可能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 二. 感染和免疫因素 一些学者研究了免疫和感染因素在孤独症病因中发挥的作用,在感染方面,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被认为可能与孤独症发病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孤独症双生子的先天性微小异常发生率要高于非孤独症双生子,而这些异常与先天性感染有关。由于在孤独症儿童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较高,T淋巴细胞亚群也与正常人群有差别,提示孤独症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但是研究结果不一,在孤独症病因学中的意义尚不明了。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
安神补脑液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心脑舒通胶囊
活血化瘀,舒利血脉。用于胸痹心痛,中风恢复期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和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缺血性疾患,以及各种血液高粘症。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氨磺必利片
用于治疗精神疾患,尤其是急性或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例如:妄想,幻觉,思维障碍)和/或阴性症状(例如:反应迟缓,情感淡漠及社会能力退缩),也包括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