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帕金森> 帕金森> 治疗帕金森氏病偏方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治疗帕金森氏病没有明确的偏方,可以尝试饮食疗法、针灸治疗、中药外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
1.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通过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来改善病情的一种方法,如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量。此方法有助于减少体内自由基损伤神经细胞,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特定穴位进行刺针并保持一定时间。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针灸可调节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减轻运动障碍。
3.中药外敷
将具有舒筋活血功效的中药材碾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制成糊状,涂抹于患者背部相应腧穴处并辅以适当按摩。中医认为背俞穴与脏腑相对应,外敷药物能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对于缓解震颤、僵硬等症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到的治疗方法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因不当使用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此外,患者家属也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4-01-21 22:06

举报

医生回答(4)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震颤: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最为明显,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4~6次/s,乃由协调肌和拮抗肌有节律的交替收缩所引起。随病情的进展,震颤渐波及同侧下肢和对侧上下肢,通常有肢重于下肢,下颌、口唇、舌和头部的震颤多在病程后期出现。震颤大多数在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活动时减轻,情绪紧张时加剧,入睡后则消失。

2017-02-13 16:56

举报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本病早期主要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行动缓慢、动作起动困难和姿势异常等。静止性震颤即患者的手或臂不受控制地发抖,在休息时出现或情绪紧张时加重;其它早期症状包括开始活动时感到困难,其后双臂和双腿经常震颤,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乃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穿衣、脱鞋、洗漱都感到困难。由于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障碍是病残的主要因素。帕金森病常伴有抑郁、焦虑、肢体酸痛不适、便秘、多汗、流涎等。李良修是这样向他读幼儿园的女儿解析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就是让你不能动的病。”

2017-02-13 16:51

举报

林立让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通常所称的震颤麻痹或帕金森病是指原发性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病,至今病因尚不明,有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或家族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者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可因脑血管病(如腔隙梗塞)、药源性(如服用酚塞嗪类或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等)、中毒(一氧化碳、锰、汞等)、脑炎、脑外伤、脑肿瘤和基底节钙化等引起,还有少数震颤麻痹症状则为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病的部分表现,如可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

2017-02-13 16:49

举报

董璐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病,是—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在我国广东海军医院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由英国一位叫做詹姆士·帕金森(JamesParkinson)的医生于1817年首先描述,后来学者沿用帕金森病这一病名并成为研究的基础。

2017-02-13 16: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帕金森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特发性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人群中,1%患有此病;在>40岁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50%~80%的病例起病隐袭,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4~8Hz的静止性"捻丸样"震颤。言语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