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什么是
补充说明: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什么是
a******W 2017-03-20 18:1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和肺部,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该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斑块和肺部多发性结节,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可能需要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治疗。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致病机制涉及到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异常激活,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加剧。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的症状包括皮肤紫癜、瘙痒性丘疹或斑块以及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可以通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巨球蛋白检测、胸部X线片、CT扫描、组织活检等方式来确诊。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缓解和控制病情进展,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以及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患者应注意避免紫外线直射,外出时可涂抹防晒霜或穿着遮阳衣物以保护皮肤。饮食方面宜清淡且富含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减少消化道不适的发生风险。
2024-02-10 09:0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本病多数发生于HIV感染过程中但也可发生于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器官移植者极少发生于正常人大多数病例为男性可能与男性感染HIV者较多相关20%病例近期有猫抓史皮肤损害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亦可累及肝、脾、肺、支气管黏膜、胸膜、胃肠道黏膜、骨髓、口腔黏膜、结膜等器官
2017-03-20 18:28
举报向医生提问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Epithelioid Angiomatosis)亦称杆菌性血骨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或上皮样血管瘤病(epithelioid angiomatosis)。1983年由Stoler首先报道。其从一艾滋病病人身上发现一种不同于Kaposi肉瘤的多发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并在皮损中发现有小杆菌存在,认为是一种引起皮肤和内脏小血管增生的新的感染性疾病。
更昔洛韦胶囊
本品用于免疫功能损伤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者。1.于免疫功能损伤(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维持治疗。2.预防可能发生于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3.预防晚期HIV感染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醋酸泼尼松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盐酸伐昔洛韦片
用于治疗水痘带状疱疹及I型、I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初发和复发的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本品可用于阿昔洛韦的所有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