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糖尿病怎么来的
补充说明:糖尿病怎么来的
a******W 2017-03-21 16:3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饮食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因有关。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个体化方案,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因为某些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
包括年龄、种族、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容易患上糖尿病。例如,生活在贫穷地区的人群由于营养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而更易受到环境影响导致患病。
3.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以及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诱发糖尿病。调整饮食结构至低脂低糖且富含膳食纤维;增加体力活动量如每天步行一万步。
4.长期高糖饮食
长期摄入过量的糖分会超过机体代谢能力,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从而损伤胰腺β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尤其是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蔗糖和果糖;适量补充铬元素以帮助身体利用葡萄糖。
5.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胰岛β细胞负责产生胰岛素,当其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导致血糖过高。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定期体检也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3-12-29 15:1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2017-03-21 16:50
举报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饮食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病因有关。由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个体化方案,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
1.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因为某些基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
包括年龄、种族、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容易患上糖尿病。例如,生活在贫穷地区的人群由于营养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而更易受到环境影响导致患病。
3.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以及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诱发糖尿病。调整饮食结构至低脂低糖且富含膳食纤维;增加体力活动量如每天步行一万步。
4.长期高糖饮食
长期摄入过量的糖分会超过机体代谢能力,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从而损伤胰腺β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尤其是简单碳水化合物如蔗糖和果糖;适量补充铬元素以帮助身体利用葡萄糖。
5.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胰岛β细胞负责产生胰岛素,当其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调节血糖水平,导致血糖过高。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定期体检也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17-03-21 16:50
举报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2017-03-21 16:44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乌苯美司胶囊
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 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 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
右旋糖酐铁分散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I)
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参见临床试验)。 使用限制 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尚未在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中进行本品的研究。尚未确定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使用本品是否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参见注意事项,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