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糖尿病心脏病的原因
补充说明:糖尿病心脏病的原因
a******W 2017-03-25 16: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糖尿病心脏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等病理变化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障碍。治疗需综合考虑药物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并调整生活方式,如饮食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长期的胰岛素抵抗会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引起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增加体力活动等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则包括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等。
2.高血糖
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受阻,导致脂肪分解加强,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在肝脏中合成甘油三酯并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肝;同时,高浓度的葡萄糖还会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增多,促进蛋白质分解,使尿蛋白排泄量增加。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心脏病变的关键,可通过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
3.高血压
持续的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肥厚,长期发展可能导致左心室壁增厚、心脏扩大,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4.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或其他脂质成分含量超过正常范围。这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于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洛伐他汀胶囊等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5.肥胖
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组织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损伤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肥手术如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等通过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来实现减重目的。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以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风险因素。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心血管状况。
2023-12-25 00:3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最好在饮食方面多注意,建议平衡膳食,也就是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营养.建议吃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青苹果.蛋白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纯牛奶、鱼类等.主食最好选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做成的馒头.但都的注意量.最好是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调整
2017-03-25 16:38
举报可做个餐后血糖化验看一下,排除胰岛素注射后血糖下降引起的可能。糖尿病是可以引起心脏病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不知您患糖尿病多少年了,这个情况也是可能的,可做个心电图明确一下。
2017-03-25 16:36
举报糖尿病的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并发症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会引起手脚的酸、麻、肿、胀、痛等症状,不是光靠药物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西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 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2017-03-25 16:2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广义的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糖尿病心脏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常起病比较早,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常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比较大,穿壁梗死多,病情多比较严重,预后比较差,病死率较高;如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肥大、肺淤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是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可考虑糖尿病心肌病。以下重点介绍糖尿病冠心病和糖尿病心肌病。
冠心康胶囊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综合征、肺源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萎缩、血管性痴呆、脑出血、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 其 它:对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失眠、便秘等疾病有显著的作用,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七十味珍珠丸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瑞格列奈片
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