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蛋白尿> 肾性蛋白尿症状?

精选回答(2)

张桂红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及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及治疗。

提问

肾性蛋白尿是指肾病综合征所致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所致的蛋白尿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等症状。

1、水肿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肾小球疾病,以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使大量蛋白质丢失,导致血浆蛋白质浓度下降,超出肾小管重吸收量,或者肾小管细胞对蛋白质的选择性过滤增加,都可以出现水肿。水肿可以出现在眼睑、面部、踝关节、足背等部位,严重时可以出现全身水肿。

2、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出现的原因是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等因素导致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压一般较难控制,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3、血尿

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出现血尿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肾小球进入尿液形成血尿。

除此之外,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2023-03-07 13:45

举报

吴际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及危重患者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提问

蛋白尿导致的症状与尿蛋白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少量蛋白尿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大量蛋白尿时,可出现尿中泡沫明显增多,尿量减少,伴有水肿,尤其是眼睑及。下肢的水肿。部分患者可导致胃肠道的水肿,引起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水肿也可导致心衰,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较明显。部分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丢失导致贫血或低T3综合征,出现乏力、嗜睡、懒言少语的症状。

2019-04-02 11: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蛋白尿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 症状起因:病因分类 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 1.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2.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 1.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 10 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机 理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较小蛋白滤出如核糖核酸酶、溶菌酶、卵蛋白、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尿中可有小于30 mg/min蛋白出现,但被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当肾小球基底膜有损害时,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或肾小管病变,蛋白再吸收能力下降,两者均可引起蛋白尿的增加。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带负电荷,故对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易漏出称电屏障功能。基底膜的电屏障功能作用是很大的,有人提出肾小球壁固定负电荷减少,不仅会导致蛋白质大量进人泌尿腔,还会使分子较大的物质在系膜中积聚,甚至能影响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使其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

  • 可能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 老年人尿路感染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泌尿、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