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怎么食疗?

脾胃湿热怎么食疗?

发病时间:不清楚

脾胃湿热怎么食疗?

补充说明:脾胃湿热怎么食疗?

a******W 2019-05-09 07:44

脾胃湿热 口干 嘴巴 湿热 痞满 大便溏泄 身热 口苦 多饮 皮肤发黄 橘子 苔黄腻 白术 芍药 苍术 莲子 薏苡仁 泽泻 绿豆 荷叶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郑湘宏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呼吸如慢性咳嗽、过敏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肿瘤等;消化道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老年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骨关节病如膝关节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

提问

脾胃湿热 ,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食疗主要还是以清利湿热为目的。健脾则利自除。白术,芍药,苍术,莲子,薏苡仁,泽泻。这些均为祛湿健脾之品,同时味也还行,可以入汤炖食物。同时祛热之品绿豆,荷叶,莲心,淡竹,叶等也清热,这几个都可以或是煮饭,或是泡茶。

2019-05-09 09: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痞满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当出现以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