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要治疗吗?

面肌痉挛要治疗吗?

发病时间:不清楚

面肌痉挛要治疗吗?

补充说明:面肌痉挛要治疗吗?

2019-05-20 22:59

面肌痉挛 面部肌肉痉挛 抽搐 痉挛 面神经炎 针灸 卡马西平 肉毒素 手术 麻醉 神经 面瘫 颅骨 乳突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2)

刘尊敬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反复发作性卒中、头晕、头痛、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脑供血动脉狭窄、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急性脑梗塞取栓

提问

面肌痉挛需要治疗。一般通过药物治疗、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等治疗。
1、药物治疗:只有约五分之二的人口可以受益,病程越长,受益率越低。2、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一次性门诊治疗,无长期口服药物,无耐药性,但持续时间仅为3个月至半年左右。复发患者可再次注射。3、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面神经干挤压和分支术,局部麻醉下,在茎突孔下方切开,找出神经干,用血管钳挤压神经干。应适当控制挤压力。至少会在短时间内复发,否则会留下永久性面瘫。面神经减压术,即将面神经从颅骨出来的骨管磨碎减压,局部麻醉下凿除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水平和垂直骨管完全磨碎,纵向切开神经鞘减压神经纤维。
建议患者做些面部按摩,可以缓和病情,手术治疗后要多加休息。

2022-08-08 16:59

举报

国红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提问

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会发生眼睑抽搐,嘴角抽搐,甚至颈部抽搐的现象。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继发性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动作时产生,一般见于面神经炎的后遗症。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等。药物上可以口服卡马西平或者苯妥.英钠配合针灸。如果效果不佳可以注射肉毒素。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比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干分支切断术等。

2019-05-20 23:34

举报

医生回答(1)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面部肌肉痉挛不危及患者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工作互动中,患者常因面部抽搐而不能说话,失去伴侣或工作。,这对患者的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所以得了面肌痉挛最好还是尽快治疗。

2019-05-21 00: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贝耳氏麻痹,特发性面神经瘫痪,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面神经麻痹,原发性面神经瘫痪,原发性面瘫,自发性面神经麻痹,自发性面神经瘫痪,自发性面瘫)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即面神经炎(facialneuritis),又称Bell麻痹(Bell’s palsy),系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主要为Bell麻痹及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 Hunt综合征)两种类型。Bell麻痹的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是趋向认为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Ramsay Hunt综合征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适用药品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

天蚕胶囊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瘫,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皮肤瘙痒

温热中低频治疗仪

本产品具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治疗腰、腿、背痛、坐骨神经痛、扭伤挫伤、术后肌肉恢复、肌肉紧张、面瘫、废用性肌萎缩、关节肿痛、肩周炎、颈椎病、慢性前列性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咽喉炎、注射硬结、术后疤痕、神经麻痹、胃脘痛等疾病症状。

亿方拔罐器(手宁式)

“亿方拔罐器(手拧式)”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邪扶正、调整脏腑、镇静止痛、消炎消肿、托毒排脓、降压止泻、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腹痛、胃痛、便秘、泄泻、呃逆、呕吐、头痛、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中署、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空调综合征; 2、外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背痛、腰痛、腿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多发性疖肿、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虫蛇咬伤; 3、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经前后期紧张综合征、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征; 4、儿科疾病:小儿消化不良症、小儿惊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 5、皮肤科疾病:荨麻疹、带状疱疹、湿疹、丹毒、神经性皮炎、面部痤疮(粉刺); 6、五官科疾病:结膜炎(红眼病)、麦粒肿(针眼)、牙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耳鸣、耳聋、鼻出血等。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