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35岁罗圈腿怎么矫正
补充说明:35岁罗圈腿怎么矫正
2019-06-01 01: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罗圈腿通常是指O型腿,35岁O型腿可以通过调整走姿、使用矫正支具、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矫正。
1、调整走姿
如果患者长期保持不良的走姿,可能会导致腿部骨骼发育异常,出现罗圈腿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调整走姿的方法进行矫正,建议患者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走姿,避免用力走路,以免加重腿部的负担。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法,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症状。
2、使用矫正支具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矫正支具进行矫正,可以改善O型腿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矫正支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矫正不当,导致腿部出现畸形的情况。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O型腿的情况比较严重,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股骨远端截骨术、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运动锻炼、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免引起O型腿的情况。
2023-07-28 01:34
举报膝内翻一般也称为0型腿或者弓形腿。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临床上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引起膝关节和小腿疼痛。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进一步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等症状。临床上治疗主要是手术、夹板、绑腿、矫正鞋垫等。
2023-02-24 13:52
举报膝内翻一般也称为0型腿或者弓形腿。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临床上由于膝关节内翻,身体重量就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引起膝关节和小腿疼痛。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进一步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等症状。临床上治疗主要是手术、夹板、绑腿、矫正鞋垫等。
2019-06-08 09:5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膝内翻,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症状起因: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可以随关节的改变做出适应性调整。在一般情况下,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不是形成O型腿的关键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O型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治疗时一般需要手术修补损伤的韧带。 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其实并不全部是骨头弯了,只有少数是真正骨头弯了。如果想判断骨头是否弯了,最直接的方法是拍X线正位片。 并且,部分失衡性O型腿由于同时伴随髋关节的外展移位,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可能疾病: 佝偻病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小儿弓形腿综合征 小儿高磷酸酶血症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骨科、儿科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镇痛类药品.用于缓解和预防关节软骨磨损、退化引起的关节疼痛,包括膝、髋、脊柱、肩、手腕、踝关节等.
十二味痹通搽剂
苗医:抬奥,抬强腿。 中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寒湿痹症,闪挫伤筋等症。
防水敷料(商品名:爱孚贴)
可用于以下渗液水平为低到中等的急性伤口的贴敷::术后创伤、小切口、磨损、划破或割破、穿刺伤口、撕裂伤口、一度或浅二度烧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