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状
补充说明: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状
2019-06-14 00:0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假性延髓性麻痹可能会出现舌肌萎缩、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1、舌肌萎缩
假性延髓性麻痹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舌肌萎缩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
2、声音嘶哑
由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患者咽喉部肌肉松弛,会导致声带闭合不全,从而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桔冰梅片、金嗓散结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雾化的方式进行治疗。
3、饮水呛咳
由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患者咽喉部肌肉松弛,导致声带闭合不全,无法正常吞咽,从而出现饮水呛咳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吸管训练、棉签训练等方式进行改善。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等症状。若患者不适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7 04:31
举报脑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称之为延髓麻痹。延髓麻痹即球麻痹,分核性与核下性(真性延髓麻痹,简称延髓麻痹)、核上性(假性延髓麻痹)两类。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咽部感觉及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和震颤,常有下颌反射(+),掌颏反射亢进和强哭、强笑等
2019-06-14 02:0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假性延髓性麻痹是指脑血管病变未累及延髓吞咽中枢,但脑卒中使双侧延髓束受损,使支配咽喉部肌群运动的疑核及支配舌肌的舌下运动神经核功能障碍,吞咽、发音困难。误吸是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刺激呼吸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据资料统计,脑卒中吞咽困难误吸的发生率可达22.22%。
症状起因:误吸的相关因素1.认知不足患者对进食的时机、进食的量、性状缺乏科学的判断,盲目认为能自己进食就比鼻饲好,稍能进食就排斥鼻饲,进食的量不科学,以为越少越不易呛咳,进食越稀薄越易下咽,甚至家属会给患者水喝,认为水比食物容易下咽,很多患者未经过科学的评估,就擅自试着进食。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咽反射存在,不出现咽部感觉丧失。由于吞咽反射存在,食物被推入咽腔后可以靠吞咽反射活动,将食物咽下。如果软腭与咽肌麻痹较重,流质饮食就容易出现食物逆向鼻腔或误入喉腔而造成反呛现象。小部分脑卒中患者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患者及家属不承认吞咽困难,对假性延髓性麻痹完全没有认知。2.危险征兆不重视脑卒中患者出现发音障碍、构音障碍,主动性咳嗽异常,吞咽后声音改变,如流涎、口腔漏气、颊囊形成、频繁的清嗓、进食期间或进食后即刻气短;以及食物或液体的质地或黏稠度、温度、味道,使患者出现代偿体位或规避动作等,这些均可作为误吸危险的特征。患者家属甚至医护人员都很少注意这些因素与吞咽困难有关。3.其他因素年龄因素、患者呕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心肺功能不全、都是误吸的危险因素。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协调功能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误吸。患者由于高颅压、脑干、小脑病变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发生呕吐,而呕吐量大、速度快更容易呛咳,所以有此病变的延髓性麻痹患者更应注意误吸问题。吞咽是随意运动,咽下时需要呼吸暂时停止,对于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进食时呼吸节律不整,喘息、咳嗽、多痰都增加了误吸的机会。
就诊科室:神经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
用于各种起因的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由碱或酸引起的角膜灼伤,大泡性角膜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膜变性。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该产品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配合药物治疗对脑梗塞、头痛、头晕、假性球麻痹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产品禁忌症:恶性肿瘤患者、光线过敏者(如红斑狼疮、卟啉病)、心动过缓者禁用。以下患者请咨询医生后使用:急性病患者、传染病患者、血压异常紊乱者、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性发病期、皮肤知觉障碍者或皮肤异常者、高烧患者。
天麻钩藤颗粒
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等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
1.不能使用常规的雌激素/钙联合治疗的早期和晚期停经后骨质疏松症。为了防止骨质进行性丢失,使用本药的病人必须根据需要补充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 2.乳癌、肺或肾癌、骨髓瘤和其它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大量骨溶解,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缺乏活动或维生素D中毒(包括急性或慢性中毒)导致的变形性骨炎,高钙血症和高钙血症危象。 3.痛性神经营养不良症或Sudeck氏病往往伴有各种原因和易患因素,诸如创伤后痛性骨质疏松症、交感神经反射不良、肩-臂综合征、灼痛、医源性神经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