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睑结膜沙粒外观治疗
补充说明:睑结膜沙粒外观治疗
a******W 2022-06-23 19:0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睑结膜沙粒外观治疗可采取睑结膜异物剔除、睑结膜结石剔除、抗炎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1.睑结膜异物剔除
睑结膜异物剔除通常由眼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使用异物针轻轻刮除异物。此方法适用于眼表可见且易于触及的异物。
2.睑结膜结石剔除
睑结膜结石剔除通过眼科医生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使用异物针或镊子小心地移除突出于结膜表面的白色颗粒状物质。此措施针对已经形成的、阻塞泪液排出通道的明显结石。
3.抗炎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治疗包括遵医嘱口服或滴眼非甾体消炎药如普拉洛芬等以减轻结膜炎症反应。适合因慢性结膜炎导致的长期刺激感但无明确异物者。需监测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4.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涉及根据医师指导采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对于特定类型的慢性结膜炎伴随免疫异常时可考虑使用。
5.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精确去除结膜上的异常组织。当结膜上存在异常增生或出血点时,可选择合适的激光类型进行处理。
患者应定期清洁眼睛,避免使用过期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并发症。
2024-02-10 18:05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睑结膜沙粒外观是沙眼的症状之一。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有关沙眼病原的研究历史已久,1907年Halbetaedter与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是,沙眼的病原体直到1955年才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用鸡胚培养的方法首次分离出来。由于这种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因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与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的大型病毒相似。此后各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DNA和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细菌敏感等,这些都不符合病毒的性质,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有很多相似之处。故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将这一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为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其中的一种。沙眼衣原体从抗原性上可分为A、B、C、Ba、D、E、F、G、H、I、J、K等12型。流行地区的沙眼是由A、B、C及Ba型所致,其他各型则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有的作者称前组各型为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后组各型为眼、生殖泌尿衣原体组。沙眼衣原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有2个生物相,即原体和始体。原体(elementary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µ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µm,无传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h。(二)发病机制沙眼衣原体易侵犯柱状上皮细胞如尿道、子宫颈内膜、子宫内膜、输卵管皱襞上皮、眼、鼻咽及直肠黏膜并引起病变,不侵犯阴道扁平上皮,故感染后仅寄生于阴道但不引起阴道炎。一般急性感染时机体反应轻微常无症状而临床无急性期。除衣原体本身引起病变外,机体免疫反应亦参与发病,衣原体膜上的LPS可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其代谢产物亦可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但由于病原体寄生于细胞内可逃避免疫防卫作用。病原体在细胞内持续感染及繁殖,并不断感染新的细胞,造成人体内反复持续感染。急性感染时局部主要是中性多核细胞反应,慢性或再感染则引起单核细胞反应。长期反复的炎症病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反应,可导致瘢痕形成。
就诊科室:眼科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