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大便憋不住> 大便憋不住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大便憋不住可能是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垂、慢性结肠炎、巨球蛋白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排便控制障碍。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肛门括约肌松弛
肛门括约肌是控制肛门开合的重要肌肉组织,其功能减弱会导致排便失去控制。这使得粪便无法被有效储存,从而导致频繁失禁。针对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治疗方法包括提肛运动、生物反馈疗法等非手术方法以及手术修复如括约肌紧缩术。
2.直肠黏膜脱垂
当直肠黏膜下层组织薄弱无力时,容易发生脱垂,导致大便难以控制。患者可能伴随有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等症状。对于直肠黏膜脱垂的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法、黏膜切除缝合术等方法进行处理。
3.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结肠蠕动异常,进而影响到对直肠内容物的控制能力,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柳氮磺吡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这些球蛋白可能会沉积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引起肌肉痉挛和麻痹,导致大便失禁。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等。
5.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工作,而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膀胱和肠道的收缩和放松。因此,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尿频和便秘等问题,进而导致大便失禁。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例如格列齐特片、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括约肌功能,同时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过量摄入高纤维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如有必要,可以考虑进行盆底肌电图、直肠指诊和肛门压力测定等检查,以评估括约肌功能和诊断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4-03-05 05: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其他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症应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诊疗。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

  • 多发人群:20~30岁

  • 临床检查: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4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