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a******W 2022-09-08 10:3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包括腮腺肿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和食欲减退,治疗通常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建议及时就医。
1.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侵袭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侵犯腮腺组织,导致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可使腮腺体积增大。肿大的腮腺通常位于耳垂周围,有时会向颈部延伸。
2.发热
感染性原因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反应,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进而出现发热的现象。发热时,体温升高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加快,从而导致出汗增多。
3.头痛
当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能会随着血流扩散至全身各处,包括头部,刺激脑膜引发疼痛。头痛可能出现在头的任何位置,但通常集中在顶部或两侧。
4.肌肉酸痛
由于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诱发肌肉酸痛的情况发生。肌肉酸痛常见于背部、肩部和四肢等部位。
5.食欲减退
当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食欲减退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因此需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血清学检测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帕尼哇韦,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在患病期间,应避免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疫苗未覆盖的人群,以免增加患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2024-04-06 12:2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2—3天,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或腮腺肿大同时有颌下腺肿大,甚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症状起因: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与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可于2~5 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时可保持24h,加热至55~60℃时经10~20min即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该病毒只在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生。猴对本病毒最易感。该病毒抗原结构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但有六个基因型,即A~F。我国学者在1998年发现一个新基因型,核苷酸水平差异在0.8%~4.5%,氨基酸水平差异在3.5%~12.3%。 腮腺炎病毒的核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 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天即出现,并于2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 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 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口腔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皮肤病;扁平疣,带状疱疹,单纯疱疹,两周为一个疗程;银痟病,尖锐湿疣等,三个月为一个疗程;2.呼吸道疾病;反复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两周一个疗程;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三个月一个疗程;4.其他:(1)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硬皮肤,红斑浪疮,溃疡病等,三个月一个疗程。(2)恶性肿瘤,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一个月一个疗程。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盐酸伐昔洛韦缓释片
治疗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的预防性治疗,初发和复发的治疗;治疗水痘。
复方片仔癀软膏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