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肌肉萎缩用什么药物才能缓解
补充说明:肌肉萎缩用什么药物才能缓解
a******W 2022-10-09 14: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肌肉萎缩可以遵医嘱使用利鲁唑、依达拉奉、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肌肉萎缩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因此患者应寻求医生帮助。
1.利鲁唑
利鲁唑适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服用时需注意监测肝功能,长期使用应定期复查。
2.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可改善运动神经元病导致的肌肉萎缩。该药物具有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能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对于存在严重肾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药。
3.甲钴胺
甲钴胺可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本品为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神经细胞中核酸蛋白和膜磷脂代谢,促进叶酸吸收利用,进而促进核酸合成,对神经细胞有修复再生作用。建议饭后口服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概率。
4.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可以辅助治疗周围神经炎等引起的肌肉萎缩。其通过促进糖类代谢来提供能量,有助于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功能正常化。服用时应注意不宜与抗结核药异烟肼合用,以免影响疗效。
5.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可用于缺乏该物质所致的肌肉萎缩。它参与多种氨基酸代谢过程,有助于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稳定肌肉组织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可通过胎盘,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针对肌肉萎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渐进性抗阻训练,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2024-04-01 22:3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外科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脑损伤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周围神经炎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