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足下垂> 足下垂的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足下垂的症状包括足内翻畸形、站立时足跟离地、行走跨步幅增加、踮脚尖步态、易跌倒,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神经或肌肉问题,建议就医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
1.足内翻畸形
足下垂患者由于神经肌肉控制失调导致腓肠肌和足底肌过度收缩,从而出现足部向内的旋转性畸形。主要表现为足部内侧突出,外侧塌陷,严重者可伴有足弓下降或消失。
2.站立时足跟离地
足下垂会影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使患者无法通过踝关节背屈来抬高足跟,进而导致站立时足跟离地。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单腿负重时,且可能伴随轻微摇晃不稳。
3.行走跨步幅增加
足下垂会导致患侧下肢负重异常,为维持身体平衡,健侧下肢需跨出更大的步伐以确保稳定性。患者在行走时会表现出患侧下肢拖曳、健侧下肢跨距增大的特征。
4.踮脚尖步态
当足下垂发生时,由于肌肉张力失衡,小腿三头肌过度紧张,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会采用踮脚尖的方式支撑体重。患者在行走时会刻意将前脚掌垫起,试图减轻足跟的压力,形成独特的踮脚尖步态。
5.易跌倒
足下垂使得患侧下肢负重困难,容易因失去稳定而摔倒。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如上下楼梯、弯腰拾物等情况下,患侧下肢承托能力减弱,更易发生跌倒情况。
针对足下垂的症状,建议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肌电图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治疗措施包括物理疗法、矫形鞋垫或定制支具,重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肉毒素注射或选择性周围神经阻断术。患者应避免穿着高跟鞋,减少可能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以减少脊柱压力。

2024-04-09 03: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易跌倒

由于某些疾病的影响,造成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临床表现。步态失调是易跌倒的原因之一。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步态异常。

  • 症状起因:易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周边环境生疏、视力减退等等。老年人离家外出,对临时住处或活动场所不熟悉,如路面不平、潮湿、光线不足、楼梯不规则、地毯松动、破损等,容易跌倒。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多有视力减退,且常易患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行性病变,视力由于敏感度减弱或夜间视力下降,就更容易被行走中的障碍物绊倒。 还有,很多老年人常患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律紊乱等,均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致大脑缺血缺氧,使病人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出现意识丧失而昏倒。部分老人患有某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如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过量,可以出现”降压供血不良综合征”;糖尿病人用降糖药不当出现低血糖;失眠老人服安眠药等,均可出现头晕而跌倒。 另外步态失调也是易跌倒的原因之一,年事已高的老人常出现蹒跚步态,身体重心前移,使身体处于前倾状态,有的还可因小脑肿瘤、出血或前庭疾患等,也使步态失调,很容易发生跌倒。 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老人跌倒还可发生于酒后,特别是醉酒之后;另外,热水洗澡时间过长、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体位等,亦可引起短暂性脑贫血而发生跌倒。 老年人发生跌倒,可以是某一种原因,也可是多种原因所致,如多次出现跌倒,应想到疾病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如非疾病所致,应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跌倒,损害健康。

  • 可能疾病: Friedreich共济失调症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 额叶癫痫 黄韧带骨化症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