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膈疝> 胃膈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精选回答(1)

叶志伟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甲状腺疾病,腹股沟疝

提问

胃膈疝可能是由膈肌薄弱或缺损、腹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疝、胃底黏膜脱垂、贲门失弛缓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膈肌薄弱或缺损
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结构,当其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损伤时,会导致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薄弱处进入胸腔。这使得胃和其他器官可以穿过膈肌上的孔隙或薄弱区域进入胸腔。对于膈肌薄弱或缺损引起的胃膈疝,手术修补膈肌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2.腹内压力增高
腹内压升高可能导致膈肌下方的压力增加,从而导致部分小肠或大网膜组织进入胸腔形成疝气。这些病变可能会对邻近的组织造成压迫和刺激,引起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针对腹内高压所致的胃膈疝,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进行缓解,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
3.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部组织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情况。当胃进入胸腔时,会对周围的组织产生压迫作用,进而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对于食管裂孔疝引发的胃膈疝,建议采取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牛奶等,以减少胃内容物积聚,降低腹内压力。
4.胃底黏膜脱垂
胃底黏膜脱垂是指胃底壁的一部分通过膈裂孔向胸腔突出,这种情况可能因为膈肌松弛或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导致。胃底黏膜脱垂会引起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若考虑为胃底黏膜脱垂导致的胃膈疝,则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5.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慢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而导致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长期的吞咽困难会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情况,进一步加重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促胃动力药,如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有助于改善贲门部位肌肉收缩状态,辅助控制病情发展。
建议定期进行胸部X光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来监测胃膈疝的发展状况。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以减少腹内压力对膈肌的影响。

2024-04-11 12:43

举报

医生回答(1)

平儒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消化内科

提问

胃膈疝可能是由膈肌薄弱或缺损、腹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疝、胃底黏膜脱垂、贲门失弛缓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膈肌薄弱或缺损
膈肌薄弱或缺损导致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膈肌上的缺陷进入胸腔,形成胃膈疝。手术修补膈肌是解决膈肌薄弱或缺损引起胃膈疝的有效方法。
2.腹内压力增高
腹内压力增高可能由于肥胖、便秘等原因引起,使胃上部穿过膈肌进入胸腔。针对肥胖引起的腹内压力增高的治疗方法包括减肥运动和饮食控制等非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减重如缩胃转流术。
3.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情况。当患者存在食管裂孔疝时,会导致胃壁受到牵拉而出现疼痛的症状。对于食管裂孔疝所致的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进行缓解,比如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
4.胃底黏膜脱垂
胃底黏膜脱垂是指胃底的一部分黏膜组织掉入了食管下端,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针对胃底黏膜脱垂的治疗通常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并考虑手术修复。
5.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慢性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片、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行钡餐造影、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食用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以减轻腹内压力对膈肌的影响。

2024-04-10 17: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膈疝

膈疝(DiaphragmaticHernia)系指腹内脏器经由膈肌的薄弱孔隙,缺损或创伤裂口进入胸腔所致。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