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发烧> 近期小儿发烧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近期小儿发烧可能是由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川崎病、脑膜炎、手足口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鼻腔、咽喉部黏膜炎症,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和局部组织损伤,导致发热。针对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
2.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当胃肠道受到刺激时,身体会产生炎症反应以对抗病原体,此时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这些病原体会释放毒素并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产生发热的现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
3.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体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进而攻击自身血管壁,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的情况。川崎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重症者需联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冠脉损伤。
4.脑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或脊髓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致病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局部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和内源性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发热的症状。脑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例如头孢曲松钠、更昔洛韦等。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16型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当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发热。轻症手足口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重症病例可遵照医生的意见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若持续高温不退,应及时就医。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2024-04-29 23: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发烧 (小儿高热,小儿发热)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推荐医生更多

李勇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