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眼肌性重症肌无力如何用药

精选回答(2)

刘业娟 个人医院

擅长:消化内科

提问

注意让她情绪别太激动,最好心情愉快,还有工作最好是轻松的或者说尽量别工作,药的话一定要按时吃,这种病人非常容易得感冒,一感冒就麻烦,还有就是少吃容易得结石的食物,要不很麻烦~~
这个病的严重性就是一旦发作病会越来越重,如果病一发呼吸无力随时可能离开世界可以说一病发容易窒息,当病危的时候花费的开销也是非常的大.....普通家庭一般承受不住几次病发

2009-07-18 22:30

举报

王玉超 其他

擅长:儿科

提问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重症肌无力少数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遗传重症肌无力)。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每次15~45mg,每日4~6次;或吡啶斯的明60~150mg,每3~6小时1次。可同时服用阿托品对抗副反应。辅助药物如氯化钾、麻黄素等可加强药效。
(2)免疫抑制剂
①皮质类固醇:每日或隔日强的松60~70mg口服,症状缓解后可递减至最小的有效剂量。
②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200mg/日,分2~3次口服;或硫唑嘌呤50~150mg/日,分2~3次口服。
(3)胸腺摘除术:胸腺增生者的效果优于胸腺瘤。
(4)血浆交换疗法。
(5)危象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尽早气管切开或鼻腔插管,放置鼻饲管和辅助呼吸。如注射腾喜龙后症状明显减轻应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剂量,胆碱能及反拗性危象均应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同时应保持出入量及水盐平衡,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中医药治疗:
(1)肝胃气虚:眼睑下垂或伴复视,四肢乏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声低气短,时有汗出,舌质淡边见齿痕、苔薄白,脉
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提。
方药: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炙鸡内金12克。
(2)肝肾阳虚: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有自汗,入夜口干,舌红而瘦、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女贞于12克、泽泻9克、丹皮6克、枸杞于12克、菟丝子12克、党参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12克。
(3)脾肾阳虚:肢体无力,吞咽发呛,胸闷气短,抬头困难,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0克、杜12克、菟丝子10克、锁阳12克、鹿角胶12克(烊化)、补骨脂12克、党参12克、生黄芪3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4)针刺治疗:头面部穴位:百会(炙)、攒竹、阳白、鱼腰、四白、睛明;四肢躯体选穴:合谷、外关、内关、三阴交、太冲、脾俞、足三里、大椎、曲池。[预防与调养]
1.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精神创伤,注意预防感冒。
2.禁用和慎用某些药物:箭毒、琥珀酰胆碱、奎尼丁、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黏膜素、万古霉素及其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有阻断神经肌肉传导作用的药物,应禁用。、度冷丁等有抑制呼吸作用,应禁用或慎用。四环素抗生素有抑制乙酰胆碱释放的作用,也应慎用或禁用。

1.预防为主,从幼年开始,正确理解现代健康概念,使身心及社会适应性处于完好状态。
2.制定减重计划,改变进食行为,注意进食环境与方式,要慢食多嚼,避免狂食。
3.坚持合理的长期饮食治疗,每天总热量应控制在800~1200千卡以下,蛋白质60g/日左右,少吃油煎食物和甜晶,增加蔬菜量,主食应控制在每日150g。
4.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要循序渐进,结合个体情况而定。

2009-07-13 18: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重症肌无力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肌痿,肉痿)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点处传导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肌肉易疲劳晨轻暮重、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减轻为特点。常累及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和呼吸肌。严重者球麻痹。受累肌肉的分布因人因时而异,而并非某一神经受损时出现的麻痹表现。本病应称为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通常简称重症肌无力。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