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度昏迷> 中度昏迷表现

精选回答(2)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抑郁等,以及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运动障碍疾病等

提问

中度昏迷一般表现为意识完全消失,但四肢仍然活动,眼球可能会转动,且伴有生命体征。

中度昏迷是比较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已经完全消失,但是四肢仍然会活动,而且眼球可能会转动,并伴有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如果患者的昏迷程度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嗜睡、神志不清、瞳孔反射消失等症状。如果是脑出血引起的昏迷,出血量比较大,可能会导致大脑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情况,还可能会出现烦躁、抽搐等症状。如果是脑梗死引起的昏迷,脑梗死后可能会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还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CT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明确诊断。对于昏迷的患者,需要通过补液治疗、气管插管等方式进行治疗,维持生命体征。

2023-07-27 04:34

举报

国红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神经内科各种疾病,尤其是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治。

提问

你好,中度昏迷是介于浅昏迷与深昏迷之间的一种意识障碍,各种外界强刺激,如用力掐,压眼眶等均不能唤醒,病人均没有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大小便解不出或失禁,体温、呼吸、心跳、血压已开始出现恶化,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治疗上要尽量明确昏迷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有一部分无法明确病因者或在病因明确前,需要对症治疗,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跳等,同时注意预防褥疮,注意营养支持。

2019-07-23 11:33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小金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度昏迷表现需要强烈的疼痛刺激才能有轻微的回避反应,生理反射活动也减弱,呼吸、脉搏、血压都可以改变,可导致病理反射,情况极不稳定。中度昏迷介于浅昏迷和深昏迷之间。自发行为可使昏迷降低三个级别: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

2019-07-23 10: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度昏迷

中度昏迷病人的睁眼,语言和自发性运动均已丧失,对外界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的疼痛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眼球无运动,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减慢或增快,可见到周期性呼吸,中枢神经元性过度换气等中枢性呼吸障碍,脉搏,血压也有改变,伴或不伴四肢强直性伸展和角弓反张(去皮质强直),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 症状起因:昏迷(coma)是处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状态,而且不能被唤醒去认识自身或周围环境,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也是脑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颅内病变和代谢性脑病是常见二大类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对昏迷的病因进行分类的问题上,国内外学派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分类有下列3种。 1.Adams的昏迷病因分类 本分类主要根据有无脑局灶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将昏迷的病因分为三大类,它由Adams(1977)所提倡使用,此种分类能较客观地对昏迷的病因做出鉴别诊断,适宜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使用。 (1)无局灶症状和脑脊液改变: ①中毒:如酒精,巴比妥,鸦片等。 ②代谢障碍: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艾迪生病危象,肝性脑病,低血糖,脑缺氧,肺性脑病等。 ③严重感染:肺炎,伤寒,疟疾,华弗综合征等,脑脊液血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 ④循环休克。 ⑤癫痫。 ⑥高血压病及子痫。 ⑦高温及低温。 ⑧脑震荡。 (2)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血性或白细胞增多,常无局灶性症状: ①蛛网膜下隙出血。 ②急性脑膜炎。 ③某些脑膜炎。 (3)有局灶症状,伴或不伴脑脊液改变: ①脑出血。 ②脑梗死。 ③脑脓肿。 ④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脑挫伤。 ⑤脑肿瘤。 ⑥其他:颅内静脉炎,某些病毒性脑炎,播散性或疫苗接种后脑炎。 2.Plum学派的分类 Plum学派(1979)对昏迷病因的分类,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他们根据瞳孔改变,眼球运动,呼吸型式,运动功能等脑功能的床旁监测,从神经定位诊断的观点出发,将昏迷的病因归纳为3类: (1)幕上肿块性病变: ①脑出血。 ②脑梗死。 ③硬膜下血肿。 ④硬膜外血肿。 ⑤脑肿瘤。 ⑥脑脓肿。 ⑦脑寄生虫病。 (2)幕下肿块或破坏性病变: ①小脑或脑桥出血。 ②脑干梗死。 ③小脑脓肿。 ④小脑或脑干肿瘤。 (3)弥漫性及代谢性病因所致: ①颅内弥漫性病变: A.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 B.广泛性脑挫伤。 C.蛛网膜下隙出血。 D.高血压脑病。 E.癫痫。 ②代谢性脑病: A.缺氧或缺血。 B.低血糖。 C.辅酶缺乏。 D.内源性脏器功能衰竭。 E.外源性中毒。 F.内分泌病。 G.体温调节障碍。 3.国内四川医学院于1980年提出的昏迷分类 将昏迷分为全身性疾病和颅内病变两大类。 (1)颅内疾病: ①局限性病变: A.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B.颅内占位性病变: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肉芽肿,脑寄生虫囊肿等。 C.颅脑外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 ②脑弥漫性病变: A.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脑炎,脑膜炎,蛛网膜炎,室管膜炎,颅内静脉窦感染。 B.弥漫性颅脑损伤。 C.蛛网膜下隙出血。 D.脑水肿。 E.脑变性及脱髓鞘性病变。 F.癫痫发作。 (2)颅外疾病(全身性疾病): ①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种败血症,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②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内源性中毒):如肝性脑病,肾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性昏迷,黏液水肿性昏迷,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 ③外源性中毒:包括工业毒物,药物,农药,植物或动物类中毒等。 ④缺乏正常代谢物质: A.缺氧(脑血流正常):血氧分压正常而含氧量降低者有一氧化碳中毒,严重贫血及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等;血氧分压及含氧量降低者有肺部疾病,窒息及高山病等。 B.缺血(脑血流量降低):见于心输出量减少的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停搏,心肌梗死;脑血管阻力增加的高血压脑病,高黏血症;血压降低的各种休克等。 C.低血糖:如胰岛素瘤,严重肝脏疾病,胃切除术后,胰岛素注射过量及饥饿等。 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高渗性昏迷,低渗性昏迷,酸中毒,碱中毒,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 ⑥物理性损害:如日射病,热射病,电击伤,溺水等。 (二)发病机制 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的内容包括“觉醒状态”及“意识内容与行为”,觉醒状态有赖于所谓“开关”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完整,意识内容与行为有赖于大脑皮质的高级神经的完整。 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或丘脑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受损,或两侧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时,觉醒状态减弱,意识内容减少或改变,即可造成意识障碍。 颅内病变可直接或间接损害大脑皮质及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如大脑广泛急性炎症,幕上占位性病变造成钩回疝压迫脑干和脑干出血等,均可造成严重意识障碍。 颅外疾病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和脑的能量代谢而影响意识。 例如:颅外病变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可致脑水肿,脑疝形成,或使兴奋性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或停止,均可间接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丘脑或大脑皮质;肝脏疾病时的肝功能不全,代谢过程中的苯乙胺和?胺不能完全被解毒,形成假介质(去甲新福林,苯乙醇胺),取代了去甲肾上腺素(竞争性抑 制),从而发生肝性脑病;各种酸中毒情况下,突触后膜敏感性降低,亦可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低血糖时由于脑部能量供应降低及干扰了能量代谢,可致低血糖 性昏迷等。

  • 可能疾病: 兽咬伤 尿毒症 尿毒症昏迷 神昏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