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腓肠肌痛的原因?
补充说明:腓肠肌痛的原因?
2019-07-27 15: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腓肠肌痛,可能与牵拉损伤、膝关节半月板后角损伤、膝关节退变等原因有关。
1、可能是腓肠肌过度受力牵拉引起损伤,从而引起腓肠肌部位水肿、瘀血等,就会引起明显的腓肠肌疼痛的发生。2、也可能是膝关节半月板后角损伤引起的,因为腓肠肌起点的部位主要在膝关节的后侧,如果有膝关节半月板后角损伤,就会引起腓肠肌起点部位受到刺激,从而在做蹲起、跑步活动时就会有明显的腓肠肌疼痛的发生。3、还可能是膝关节退变导致,骨质增生的患者,导致增生的骨质刺激腓肠肌的起点部位,就会出现明显的腓肠肌疼痛。
患者注意保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避免长时间走路,可以适当进行热敷。
2022-07-17 11:5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是引起腓肠肌压痛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为洪水型钩体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日常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消除传染因素荒塘、水洼、山区的烂泥田、冷水田是鼠类经常活动场所,也常是钩体病的主要疫源地,应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上述自然疫源地。
2019-07-27 16:05
举报向医生提问
钩体病早期突出的临床表现腓肠肌压痛,双侧偶也可单侧,程度不一。轻者仅感小腿胀,压之轻度痛,重者小腿痛剧烈,不能走路,拒按。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此病几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热带和亚热带为著。我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本病,并以盛产水稻的中南、西南、华东等地区流行较重。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常以8~9月为高峰,青壮年农民发病率较高。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终年可见其散发病例。
症状起因:(一)传染源主要为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主要携带波摩那群,为洪水型钩体并流行的主要传染源。自然界虽有多种动物可感染和携带钩端螺旋体,但在本病流行中的意义不大,仅为一般储存宿主。钩体患者尿中虽有钩体排出,但数量很少,迄今尚未证实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二)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人类感染除极个别来自实验室感染外,均来自接触受染动物排出到环境中的钩体所致。在秋收季节,野鼠群集田间觅食。其中病鼠将钩体的尿液排出污染田水和土壤,农民赤足下田劳作,钩体即可侵入手足皮肤细微破损处造成感染。在雨季和洪水季节,由猪粪便外溢广泛污染环境,人群接触疫水后,常引起感染流行。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渔民捕鱼时接触疫水,涉水游泳,矿工及下水道工人作业等。(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钩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同型免疫力,但不同型别间无交叉免疫。新人疫区的人易感性高,且易于发展为重型。(四)流行特征由于钩体在外界存活需适当温度及湿度,其感染的方式需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发生。使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和一定的职业性。我国多数地区钩体并发生和流行集中于多雨温暖的下求季节。在南方产稻区,常在收割季节短期内突发大量病例,成为局部流行或大流行。洪水型的发生亦集中在暴雨发生洪水后,短期出现成批病例流行。在非流行时期,则多为散发病例。此时,除临床较易漏诊和误诊外,亦常低估流行的实际情况。国外自70年代后,钩体病明显的从职业性接触转向野外活动偶然接触,年龄亦以儿童为主的倾向。但仍将农民、牧民、屠宰工人、下水道工人、打猎者等列为易感人群。此外,钩体并流行中的临床类型亦有明显变化。如在50—60年代,流行中的严重类型以黄疸出血型为主。而70年代在我国南方各省、韩国、波多黎各等国外有关的钩体流行报道中,则均以严重肺出血型致死的病例最突出。
常见检查: 钩端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
就诊科室:传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