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阳虚> 阳虚怎么补?

精选回答(1)

曹晓菊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于中医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疾病,脾胃消化病,老年病,及气血不足,脾虚,肾虚,肝郁,湿重等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指导。

提问

阳虚可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等方法来进行调理。

1、饮食调理

阳虚主要是指机体的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身体反应性低下,可能与居住的环境、饮食失调、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体倦乏力、心慌气短、精神不振、容易出虚汗、嗜睡、水肿等主要症状。阳虚患者平时可以适当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韭菜、生姜、大枣、桂圆等,也可以适当吃一些助阳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枸杞、山药等。

2、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的功效。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桂附地黄丸具有补肾助阳,清热止渴的功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

3、中医针灸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关元穴、肾俞穴、命门穴、气海穴、血海穴等穴位。关元穴具有补肾阳,调经止带的功效。肾俞穴具有补肾助阳,益精止遗,养血生津的功效。气海穴具有补肾助阳,益精固脱的功效。血海穴具有调经止血,行气活血的功效。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运动、推拿等方式来进行调理,有助于改善不适的症状。若出现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2-09-14 03: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阳虚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