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宝宝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补充说明:宝宝体内湿气重怎么办?
a******W 2019-08-16 21: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体内湿气重可以行利水除湿调理,可采用中药也可采用拔罐等。中医认为人体水液代谢主要与肺脏、脾脏、肾脏有关,而此三脏功能失常最易引起水液储留。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虚时会致上焦水液储留,而出现咳嗽、痰量多、胸中满闷不舒等症状。脾胃虚弱则会致湿浊蕴于中焦出现食欲差、大便黏腻、舌苔厚腻的症状。肾气虚则会出现肾蒸腾气化作用差而致的小便不利、尿液储留膀胱、周身水肿的症状。此三者都可以称为湿气重,应分别给予清肺化痰、健脾除湿、益肾利水治疗。可中药内服,也可刮痧、拔罐、针灸治疗。
2019-08-16 21:3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湿气重可以红豆薏米煮成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哦。
2019-08-16 21:4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病证名。风寒湿三气合而致病,以湿邪为主,表现肢体疼生酸困、病处不移的一类痹证。《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素问·痹论》:“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著痹者,湿气胜也。夫湿,土气也,土性重缓,营卫之气与湿俱留,则著而不移,其症多汗而濡,其病多著于下,有挟寒、挟热、在气、在血之异,须审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