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精选回答(2)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已开展胃、肠镜近9万例,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

提问

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蓝光治疗等方式来改善。

1、一般治疗

母乳性黄疸可能是母乳喂养引起的,如果黄疸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不用进行特殊的治疗,可以适当的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2、药物治疗

如果黄疸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胃肠道的菌群,加速新陈代谢。

3、蓝光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式的效果不好,而且伴随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食欲不振、精神不振等,可以通过蓝光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病情,减轻给身体带来的损伤。

除此之外,还需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2 02:45

举报

徐璇 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儿童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儿童糖尿病,肥胖症、Turner综合征,性发育异常,Noona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等。

提问

母乳性黄疸是因吃母乳而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病理性黄疸,在治疗上可以选择喂养与护理,光疗,支持疗法,酶诱导剂等方法,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1、喂养与护理: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多晒太阳以改变间接胆红素的结构,形成光异构体利于从尿中排出。只有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观察,如明显下降,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仍可母乳喂养。2、光疗:当胆红素达到20mg/dl,可予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3、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的发生,以免加重黄疸。4、酶诱导剂: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孩子患有母乳性黄疸的时候,母亲妊娠期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020-03-26 20: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