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2020-10-22 15:3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母乳性黄疸的确切成因尚未完全明了。当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喂养不当,如母乳摄食量不足、肠道蠕动减少或初乳喂养延迟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减少。其次,新生儿时期肠和肝对胆红素的代谢增加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此外,有研究指出,新生儿小肠内葡萄糖醛酸酶的高水平活性,能够促使结合胆红素转化为非结合胆红素,从而增加本应排出体外的胆红素的吸收,进一步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2021-03-01 14: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多发人群:婴幼儿
典型症状: 溶血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临床检查: 溶血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