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2周岁的女儿时隔4个月再次出现脓血便
补充说明:2周岁的女儿时隔4个月再次出现脓血便
r***j 2005-08-22 09:2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6)
若不是菌痢,庆大霉素至少再用一天。若是菌痢要大便培养三次阴性再停药。
[本贴已经被 张坚平 在 2005-8-23 12:29:02 修改过]
2005-08-23 12:29
举报庆大霉素口服吸收极少,文献报导吸收率约0.1%,因此作为胃肠道"清洁药"可用至10万单位/KG/D.但临床使用中1万单位/KG/D效果也很好.没有必要用这么大的量.使用时可用30-100ML水稀释(根据孩子服药情况而定)
[本贴已经被 张坚平 在 2005-8-23 7:51:10 修改过]
2005-08-23 07:50
举报菌痢症状:里急后重(刚解好大便又有便意却解出很少),脓血便,往往有发热,甚至高热。.
实验室检查:大便细菌培养阳性(福氏、志贺氏为多,宋内氏较少)。
儿童慢性菌痢极少见,尤其是瑞现在有医疗条件下更少见。慢性菌痢在平时大便培养也是阳性。
脓血便如菌痢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也有类似症状。
建议:检查大便培养,抗感染治疗(庆大霉素稀释后口服)
2005-08-22 13:03
举报小儿细菌性痢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水、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常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常是敏感抗生素;对于病情严重,有水、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者要积极支持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
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玩具可给予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婴幼儿大便有里急后重时,可让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然后给予糖盐水、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即应及早进食。这时可以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应予限制,待大便成形后可适当增加。应多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食前半小时先服消化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防消化不良。
大便作细菌培养采取标本时,应选脓血及粘液较多的地方,留好标本后应立即送验,以提高准确性。若连续3次送验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及大便性质、次数,如患儿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或有嗜睡、谵语、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2005-08-22 09:44
举报慢性菌痢被认为是菌痢中最难治疗者,实际上是对慢性腹泻的诊断不清,因而治疗没有方向,效果当然不好。将其它腹泻按慢性菌痢治疗是无效的。同时,慢性菌痢又可分为几种类型,不同型的治疗重点也不一样,所以弄清楚慢性菌痢的诊断标准与分型是十分重要的。慢性菌痢可分为3型:
(1)迁延型:急性菌痢,病程迁延2月以上,症状、大便镜检及大便培养均不正常者。
(2)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菌痢病史,本次急性发作。能排除再感染的可能者。痢疾杆菌各型间无交叉免疫,病后免疫力较弱,所以比较容易再感染,故诊断慢性菌痢,需排除再感染。
(3)隐匿型:患急性菌痢后,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但大便培养仍阳性或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可见溃疡、出血。
临床实际中,常见将肠功能紊乱患者误诊为慢性菌痢,长期滥用抗生素治疗,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慢性菌痢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治疗。
(1)一般治疗: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应给予少渣、富有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对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输血,并积极治疗胃肠道慢性病和肠道寄生虫病。
(2)抗生素的应用:应尽可能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作为选用药物的参考。大多数人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应充足,疗程需较长,且需重复1~3个疗程。常用药物同急性菌痢。
(3)灌肠疗法:可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可用5%的大蒜浸液或0.5%~1%的新霉素100~200ml或0.5%的卡那霉素10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为防止肠道对药物的过敏,增加肠道内药物的渗透性,促进溃疡愈合,有人主张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溶液、氢化可的松25mg或中药锡类散。
(4)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发酵型肠道菌群失调,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时,可给乳糖和维生素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予叶酸。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酸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每片含菌50亿个),或用枯草杆菌溶液100~200ml(每毫升含活菌3亿个) 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态平衡。
(5)菌苗治疗:应用自生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每日0.25ml开始,逐渐增至每日2.5ml,20天为一疗程。菌苗注入后,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并导致局部充血,可促进局部血流,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于进入病变部位而发挥效能。此外,也可试用噬菌体治疗。
慢性菌痢的总体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2005-08-22 09:3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