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由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缺乏、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友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相关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使凝血过程受阻,引起出血倾向。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主要治疗方法,如血友病B可通过抗纤溶药物进行治疗,如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等。
2.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VII、IX和X在肝脏中合成,在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这些因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来纠正缺乏状态。例如,对于新生儿而言,可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对于其他人群,则可能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
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指患者在接受肝素治疗后出现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进而影响凝血功能。治疗通常包括停用肝素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皮质类固醇。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凝血功能紊乱,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系统被过度激活,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于微血管床,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DIC的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时预防新的血栓形成,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等支持治疗。
5.血友病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凝血因子Ⅷ(FⅧ)或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所致,这两种凝血因子分别参与血液凝固的最后步骤,其缺乏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FⅧ或FⅨ替代疗法是治疗血友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事件,常用产品有拜科泰特、拜瑞妥等。
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特别是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风险的人群。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测定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

2024-03-05 18: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适用药品

人凝血因子Ⅷ

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