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梦游了怎么办
补充说明:梦游了怎么办
a******W 2021-07-02 16:0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梦游可以考虑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睡眠管理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或中药调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心理咨询
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引导,对患者进行深入的心理评估和咨询,帮助其了解并解决潜在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此方法有助于减轻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梦游现象,因为通过交流可以帮助患者释放内心的压力,从而减少梦游的发生频率。
2.行为疗法
采用系统脱敏、暴露疗法等技术,在临床心理学家指导下逐步让患者面对并适应可能触发梦游的情境。此措施针对特定环境诱发的梦游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渐进式训练帮助患者控制因紧张而加剧的梦游行为。
3.睡眠管理训练
睡眠管理训练包括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优化睡眠环境及使用放松技巧等非药物干预手段来改善睡眠质量。此措施旨在纠正不良睡眠习惯,提高夜间连续性觉醒状态下的警觉水平,从而降低梦游发生风险。
4.镇静剂
镇静剂如苯二氮卓类药物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可短期使用以减少夜间的异常活动。这类药物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能够稳定神经递质平衡,缓解由精神压力导致的梦游发作。
5.中药调理
中医师会依据个体体质开具处方,常见方剂有安神定志丸、天王补心丹等;服用周期依医嘱而定。传统医学认为梦游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通过调整气血平和内环境可辅助控制相关症状。
持续出现梦游现象时,应避免将患者置于危险环境中,例如高处或水域附近。必要时,可在医师建议下考虑安装监控设备或使用固定床铺装置以确保安全。
2024-01-23 10:1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梦游症俗称“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来进行活动,而后又睡下,醒后对睡眠期间的活动一无所知。近年,夜游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夜惊与梦游症均为睡眠障碍,夜游症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症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前2-3小时。梦游症多发生在小儿期(6~12岁),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为多见,持续数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能自行消失。在小儿期,偶有梦游症的比例为15%,频繁发生的比率为1%~6%。男多于女。同一家系内梦游症发生率高,这说明梦游症有一定遗传性。夜惊发作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本病发作次数不一,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偶可一夜发作数次。
症状起因:1.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发育因素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可能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神经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长春胺缓释胶囊
1.本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2.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3.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治疗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
盐酸氟西汀胶囊
抑郁发作、强迫症、神经性贪食症,可作为心理治疗的补充用于减少贪食和导泻行为。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前心理紧张情绪,减轻疼痛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