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是怎么引起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低蛋白血症可能是由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蛋白质摄入不足
当机体长期存在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时,会导致蛋白质摄入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补充蛋白质是纠正低蛋白血症的主要方法,例如可以适当食用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吸收不良
由于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或者慢性炎症性肠病导致小肠黏膜损伤,使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进而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来改善胃肠环境,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其中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可导致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进一步降低血液中的白蛋白浓度。常用药物包括氢和螺内酯,通过利尿作用减少水肿并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
4.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伴有门脉高压和液体潴留,这使得白蛋白在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部分转移到腹腔形成腹水,进一步加重了低蛋白血症。对于肝硬化的低蛋白血症,可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静脉注射以迅速提升血浆白蛋白含量。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病情活动期会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导致肾脏滤过膜对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增高,致使血清白蛋白漏出而降低。此外,还可能伴随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低蛋白血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控制病情活动度。
建议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以便及时发现低蛋白血症的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波检查以及肾功能测试等辅助诊断。

2024-02-08 06: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肾病综合征 (肾病变综合征,肾综,肾水,肾病)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