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会引起什么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低蛋白血症可能导致水肿、腹水或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胸腔积液。其病因可能包括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吸收障碍等。建议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尿液分析和肾功能测试以确定具体原因。
1.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肾脏滤过膜损伤,使其通透性增高,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由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的改变,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甲泼尼龙等,以减少尿液中的蛋白质流失。
2.肝硬化
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同时出现门脉高压和腹水,使血液回流受阻,液体积聚在体内,进一步降低血容量和血压,影响肾脏功能,加重低蛋白血症的症状。对于肝硬化的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的方式补充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的情况。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而攻击并破坏自身的细胞结构,此时红细胞也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会出现贫血的现象。而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剧贫血的程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病情的发展,进而缓解不适症状。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使得体内的蛋白质合成减少,进而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发生。营养不良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5.蛋白质吸收障碍
蛋白质吸收障碍是指机体对摄入的蛋白质不能有效利用或吸收,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肠道感染或长期腹泻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因素会影响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转运,导致蛋白质吸收减少,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蛋白质吸收障碍可以通过口服复方氨基酸胶囊、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来进行治疗,但需遵循医嘱。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低蛋白血症的症状。建议定期监测体重、水肿情况以及电解质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4-01-17 14: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胸腔积液 (胸液,胸水,胸膜渗出,胸膜渗出液)

胸膜的脏层和壁层之间存有一个潜在性腔隙,称之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两层胸膜间的宽度约为10~20μm,内含浆液,约为每公斤体重0.1~0.2ml,通常无色、透明,起润滑胸膜作用,它的渗出和再吸收处于平衡状态。任何因素造成其渗出增加和(或)再吸收减少,即出现胸膜腔内液体积聚,形成胸腔积液。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